分享

重慶將建立醫改便民長效機制
2018-01-24 10:08:16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朱明達

  原標題:重慶將建立醫改便民長效機制 12條便民措施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1月23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全市醫療管理暨基層衛生會上獲悉,去年,全市醫療就診量達1億多人次,其中,外地來渝就診量排名全國第三,僅次於北京、上海。同時,我市將全面推廣在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中形成的12條便民措施,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預約掛號要精確到1個小時

  預約掛號已成為不少人看病的首選。去年一年,全市通過12320衛生熱線的預約診療量就達327175次。

  “目前,我市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預約診療服務已實現全覆蓋,所有三級醫院已開展多種形式預約診療。”市衛計委有關負責人説,包括電話、微信、支付寶等形式。

  其中,重醫附二院分時微信預約掛號可以精確到每5分鐘,重醫兒童醫院禮嘉分院微信預約掛號可以精確到每10分鐘,重醫附一院、市婦幼保健院手機APP預約掛號可以精確到每30分鐘。

  為縮短患者等候時間,全市三級醫院將逐步增加用於預約的門診號源,至2018年底,三級醫院預約診療率達到50%以上,復診預約率達到80%以上,口腔、産前檢查復診預約率達到90%以上。三級醫院住院患者分時段預約檢查比例達到100%,門診患者分時段預約就診率不低於預約就診患者的50%,且分時段預約要精確到每一小時。

  “預約掛號是12項便民措施之一,直接影響著患者的就醫感受。”該負責人説,門診量較大的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還應設置自助服務機,提供自助查詢、繳費、列印報告等服務,減少患者掛號、劃價、收費、取藥等服務窗口等候時間。

  二級公立醫院普通號佔比不低於一半

  自去年9月9日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以來,門診診察費發生了改變,不同級別醫院的診察費不同,以三甲醫院為例,主任醫師診察費為30元,普通門診為15元,醫保報銷後,市民自付部分分別為20元和5元。

  “通過價格杠桿,不少人選擇看普通門診和一、二級醫院就診,從而實現分級診療的目的。”市衛計委有關負責人説,所以各醫院要保障普通號源的供應,按要求,二級公立醫院普通號源佔比不得低於50%,三級公立醫院不低於30%,並安排具備副高級及以上資格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到普通門診服務。

  同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應規範設置便民門診,完善就醫引導標識,為患兒提供便民服務。

  對於不同醫院的檢查檢驗結果,也有望互認了。據介紹,今年我市將大力推進同級醫院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醫聯體內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全市100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將實現25個常規項目的檢驗結果互認,從而避免患者重復檢查。

  到2020年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

  據了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也是此次12條便民措施之一。到去年底,我市城鎮和農村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分別覆蓋20%以上和45%以上的常住人口,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60%以上,建卡貧困戶、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在管高血壓和肺結核患者簽約服務率達100%。

  “今年我們將加大對慢病患者的管理,提供健康管理、預約就診、家庭巡診、健康諮詢等服務。”該負責人説,到2020年,力爭將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全覆蓋。

  公立醫院將實現免費WiFi信號全覆蓋

  候診的時候,無聊怎麼辦?這下也不用擔心手機流量問題了。據了解,今年內,全市所有公立醫院將實現免費WiFi信號全覆蓋,方便患者查詢相關信息。同時,醫院還會向患者提供檢查結果推送、費用查詢、電子支付等“互聯網+醫療”服務。

  此外,各公立醫院應在門診大廳等區域提供輪椅、開水、擔架、急救藥品等便民設施設備。在諮詢臺、護士站為患者提供紙、筆、針線盒等便民設施,根據需要設立哺乳室,在候診區為患者提供緊急充電裝置、佈置健康宣傳展板等。(記者 李珩)

  12條便民措施

  (一)靈活調配資源

  (二)開展預約服務

  (三)提供自助服務

  (四)保障普通號源供應

  (五)規範設置便民門診

  (六)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七)加強慢病患者管理服務

  (八)擴大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九)提供“互聯網+醫療”服務

  (十)完善便民設施

  (十一)加強就醫引導

  (十二)加強社工和志願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