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慶智慧産業多點開花
2018-01-30 17:59:20  |  來源:經濟日報  |  編輯:高爽

  走進新投用的重慶江北機場T3A航站樓,乘客須經人臉識別才能通過安檢。提供這項技術的重慶中科雲叢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周曦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公司産品已廣泛應用於銀行刷臉取款、火車站刷臉進站、公共安防等領域,技術水準全國領先。

  近幾年,重慶的智慧産業發展迅速,一批科技型企業在産品研發方面取得顯著成果。中科睿光成功發佈全新一代國産雲計算作業系統;海雲大數據與市公安科研所聯合研發的唇語識別技術中文識別模型準確率達70%以上;超硅科技研發的8/12英寸半導體級硅片打破了國際巨頭在該領域的壟斷。

  在一些智慧技術領域,重慶企業也取得突破。長安汽車掌握了智慧互聯、智慧交互、智慧駕駛三大類60余項智慧化技術,擁有技術專利5635件,長安無人駕駛汽車成功完成2000公里測試驗證,初步具備HA(高度自動駕駛)智慧汽車生産能力;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公司建設的“智慧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範區”一期已投用,開展了1500余輛次的無人駕駛通信、控制等各種性能測試評價。

  重慶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推動智慧産業快速發展,重慶結合自身産業基礎條件,遴選大數據、人工智能、智慧機器人等12個産業進行重點推進。目前,這12個産業年産值約3500億元,計劃到2020年實現産值7500億元,到2022年突破1萬億元。與此同時,重慶開展人工智能研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達100余家,全市擁有智慧産業相關企業3000戶,在大數據雲計算、智慧網聯汽車、智慧機器人等領域已具備相應的技術積累。

  如今,重慶在積體電路領域,基本構建起了從設計到製造再到封裝測試及原材料配套的全産業鏈條;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已初步形成研發、整機製造、系統集成、零部件配套、應用服務的全産業體系;在物聯網領域,基本確立了硬體製造、系統集成、運營服務“三位一體”的全産業生態;在手機智慧硬體領域,創建了多環節支撐的産業鏈。

  據介紹,2018年重慶將聚焦智慧産業,引進一批大數據智慧化領軍企業,加快構建大數據開發應用平臺。同時,重慶將推動工業互聯網、雲服務在重點行業應用,建設一批智慧園區、數字工廠和數字車間。(本報記者 冉瑞成 通訊員 黃秀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