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改革創新 他們憑什麼獲獎
2018-02-01 10:43:14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高爽

  日前,一則消息令重慶教育界備感振奮——第五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典型案例推選活動落幕,來自全國各地的140個創新實踐項目和優秀個人獲獎,重慶三個案例名列其中,它們分別為重慶市江津區教委的《深化管辦評分離辦人民滿意教育》、南開中學校校長田祥平的《普通高中特色校本課程建設的實踐與創新》,以及秀山高級中學校教師胡淑英的《寄宿制高中家校共育途徑的評價研究》。

  上述三個案例具體是什麼內容,分別有哪些特點,帶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對此,重慶日報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江津區教委:“管辦評分離”促進學區內教育資源均衡化

  “當前,政府管理教育越位、錯位甚至缺位的現象在全國各地仍不同程度存在,其中管得過多過死這一現象較為突出。”江津區教委副主任蔡增灝説。

  從2015年開始,江津啟動了“三個五工程”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當年10月,江津被列為全國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試點單位,也是其中唯一一個以區政府為改革實施主體的試點單位。

  所謂的“管”是指推進依法行政,規範政府管理教育行為;“辦”是指推動政校分開,健全學校現代管理制度。“評”是指推行多元評價,提高教育評價綜合效能。圍繞“管”“辦”“評”這三方面,江津提出了“五個規範”“五個健全”和“五個提高”的改革內容。

  “通過實施這些舉措,使其由‘婆婆’向‘服務員’逐步轉變角色,更多承擔督導、協調、服務職責。”蔡增灝舉例説,改革前,品質監測、績效評價、保安招聘、教師培訓等都是政府直接插手管理,改革後,這些都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或放權給第三方實施,提高了公共教育服務的品質和效率。

  不僅如此,江津區還清理鎮街和區級部門職責清單63項,清理區教委行政權力清單7大類71項,並將58項過程管理事項列為業務指導清單而不納入對學校及學校負責人的考核,通過這些舉措為學校“鬆綁”,激發辦學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該區還推行了學區制改革,整合調整原各鎮街教育管理中心行政區域範圍,依託優質學校設立21個學區,使教育管理層級由“區—教管中心—學校”三級管理向“區—學區(學校)”兩級管理過渡,助學區內教育資源均衡化。

  南開中學田祥平:特色校本課程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高中教育的功能不只是為了高考,而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自主、有個性地發展,這才是真正對學生負責的教育。”南開中學校長田祥平如是説。

  事實上,一直以來,南開中學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通過繼承傳統、革故鼎新,打造彰顯時代特徵、適合學生發展需求的課程體系,幫助學生提升核心素養,培育科學精神,夯實人文底蘊。

  “《普通高中特色校本課程建設的實踐與創新》這一課程體系的打造,歷經了4個階段。”田祥平説。

  早在1984年,南開中學便開創性地開設6門校本選修課,至上世紀90年代中期,該校開設了20余門選修課程,初步形成了相應課程的講義。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至2004年,南開中學逐步沉澱了一批精品選修課,公開出版了校本教材,成立了專項課題組,並納入學校素質教育框架。同期,該校又開發了以“南開講壇”為代表20多種活動課程。

  進入新課改後,南開中學從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兩方面推進特色校本課程建設,創造性地構建了教學雙線互動的課程體系,即學科課程—活動課程—隱性課程和必修課程—選修課程—自修課程,並逐步完善課程開發、管理、評價等制度。

  近年來,為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該校不斷加大課程建設革新力度。體育、藝術開展選項教學,武術、扎染、皮具製作等門類豐富。文綜、理綜開始走班試點,分層分類教學更進一步。目前,該校已開發了近300門特色鮮明的校本課程。

  這些生動豐富的課程和活動讓南開學生具備了廣博知識、健全人格、高雅氣質、寬廣胸懷和旺盛創造力。據統計,近5年南開學子體育方面獲得2個世界冠軍、近20個全國冠軍;藝術方面獲得近百項國家獎;科技創新獲得10多項國家獎。

  秀山高級中學胡淑英:寄宿制高中家校共育,促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秀山高級中學有近7000名學生長期寄宿在校,留守學生約有46%,農村學生約有80%,隔代管理的學生約佔25%。“在學校裏,由於一些學生長期缺少父母關愛,心理防線十分脆弱;在學習上,一些學生得不到家長的幫助和指導,這些都給我們的學校教育帶來了困擾。”胡淑英説。

  於是,該校對家校共育的實施途徑進行創新研究,這項課題由胡淑英牽頭實施,按照“調查篩選—課題論證—制訂方案—實踐研究—交流總結—申請結題”進行研究。

  “為了做好寄宿制高中家校共育,學校想了很多辦法。”胡淑英介紹,例如,學校開通了校訊通或建立微信群或QQ群,方便與家長及時進行雙向溝通。建立家校聯繫卡,讓家長及時獲知和反饋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設立了家長開放日、報喜(憂)臺,設置家長來訪接待處,多途徑地建立與家長及時溝通的渠道。

  此外,學校還設計了“寄宿制高中家校共育途徑研究的評價量表”,對學年度學校、年級、班級的家校共育進行評價,並將結果運用於班主任的評先評優以及評職晉級。(本報記者 匡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