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在近日舉行的重慶市合川區政協十六屆二次會議上,張力、李紹兵、楊莉等15名合川區政協委員集體呼籲,要創新精準扶貧模式,建立病殘特困人員集中供養中心,對貧困家庭失能人員實行集中供養幫扶。
“因病因殘致貧在全區貧困家庭中佔有較大比例。”張力説,委員們通過在轄區內走訪調研發現,80%左右的貧困家庭都是因病因殘等原因致貧的。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難度。“當前,絕大多數供養幫扶方式均為按照失能人員家庭人頭髮放低保金,不但太過分散,收效甚微,而且擴大了低保發放面,增加了財政負擔。”楊莉委員認為,如果建立病殘特困人員集中供養中心,將失能人員從那些貧困家庭中剝離出來實行集中供養幫扶,貧困家庭其他成員不再因此享受低保,再加上相關保障政策,“精準脫貧”工作必然會取得更加明顯的效果。
陳立、趙剛、劉曉菊等委員建議,一是要摸清情況,實行劃片集中供養。要摸清全區貧困家庭失能人員及鎮街衛生院、撤並學校和現有敬老院、養老院等閒置資源情況,按照“相對集中、自願選擇、分類供養”原則,建立片區病殘特困人員集中供養中心,力求做到供養幫扶對象集中、供養幫扶資金集中、供養幫扶力量集中,求得供養幫扶效率最大化。二是要建章立制,狠抓集中供養幫扶落實。探索制定貧困家庭失能人員集中供養幫扶實施辦法,明確失能人員集中供養準入條件和退出機制、護理人員選拔標準和基本待遇、場地設施建設和運行資金來源等相關問題,並狠抓工作落實。其中,護理人員建議由失能人員集中供養中心附近鎮街衛生院醫務工作者、入住失能人員家屬和社會志願者等相關人員組成。運行資金可通過整合民政救助、社會捐贈及財政撥款等方式共同予以解決。
“如果將全區失能人員全部實行劃片分類集中供養幫扶,1名護理人員同時護理多名失能人員,不但可以提高供養幫扶質效,減輕財政負擔,還能讓失能人員家庭原護理成員身心得到解放,重新投入到新的就業崗位上,通過自身勞動獲得相應報酬,逐漸實現脫貧致富,更有利於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李紹兵委員説。(供稿 合川區政協 逯德仁 編輯 朱明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