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61歲樊建川來重慶,在24個防空洞打造8個博物館 這個博物館群落,別有洞天
軍工建設裝備。 本報記者 雷鍵 攝
打造中的博物館街區。
防空洞博物館內的“船頭”裝飾。
抗戰兵工遺址·重慶建川博物館。
他是一個傳奇:下過鄉、當過兵、任過教、做過官,還上過中國富豪排行榜……2003年,他拍賣購地,在四川安仁打造建川博物館。
建博物館15年,樊建川從“億萬富翁”變成了“撿破爛”的“負翁”,還成為了在火車站光腳席地而坐的“網紅”。
現在,他來重慶了,做什麼呢?在防空洞裏建博物館!
他,就是61歲的樊建川。
樊建川來重慶了,最近一段時間,幾乎每週都要來一次。
2017年7月,他與九龍坡區政府合作,共同建造抗戰兵工遺址·重慶建川博物館群落,在24個防空洞裏打造8個博物館,其中就有全國首個洞穴抗戰博物館。這個博物館群落預計將在今年夏天開館。
對這“瘋狂”的舉動,樊建川自己評價:這是在拼命。
千載難逢 覺得是機會,卻又糾結近一年
1月21日,雨過天晴,重慶建川博物館工地有些泥濘。
在工地一個角落,樊建川正和工人們溝通施工細節。“那個地方要拆了,不然不安全。”樊建川指著防空洞上方的一堵墻説。
每次到工地,樊建川都會發現新的問題,然後當機立斷地解決。
過去的半年多時間,樊建川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建設重慶建川博物館上。但是在這之前,要不要在重慶建博物館,他糾結了近一年。
2016年,九龍坡區政府計劃依託九龍坡區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兵工署第一兵工廠舊址,打造重慶首個抗戰兵工主題博物館。
2016年6月,九龍坡區政府開始與樊建川接觸,商討相關事宜。
在重慶建建川博物館,樊建川意識到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然而,他的這股熱情很快就熄滅了一大半。
博物館的選址,是一個防空洞。
“第一次見到這些洞子,心都涼了。”樊建川拿出手機給記者看去年夏天在工地現場拍的照片,防空洞外堆滿了垃圾。
“在防空洞裏建博物館,好多人笑我‘想得出來’。”樊建川坦言,在如此大面積的防空洞裏建博物館,國內還沒有先例。即便有著15年建博物館的經驗,樊建川還是猶豫了。
當機立斷 重慶的抗戰文化,需要這個館
讓樊建川猶豫不定的,除了防空洞的現狀,還有一個問題:在重慶建博物館,大家會花錢來看嗎?
樊建川説,做博物館不為賺錢,但要保證開門運行,市場評估還是必須的。博物館的員工工資、水電費等開銷,都要靠門票收入來支撐。
樊建川算了一筆賬,在四川安仁的建川博物館門票是60元一張,只要平均每天有2000人次的遊客,就可維持博物館聚落的運營。
這樣測算下來,如果重慶的建川博物館有8個館,每個館的門票定價要在5元左右,才能維持博物館的運營。
“8個館一共收40元門票,你們會來看嗎?”那段時間,樊建川逢人便問。
他還在自己的微博上徵集網友意見。他想知道,重慶人是願意花40元去吃火鍋、喝夜啤酒,還是來看博物館?
樊建川發現,雖然有一些反對的聲音,但是更多的人還是非常期待他在重慶開博物館。
他也意識到,重慶有著豐富的抗戰文化,需要這樣一個博物館。
“我不去建,也會有別人去,我當然要先人一步。”於是,糾結了近一年後,樊建川做了決定:要在重慶的24個防空洞裏打造8個陳列館。
別有洞天 保證藏品不受潮,裏面名堂多
為了在重慶建博物館,已成為“負翁”的樊建川,又借款5000萬元。
他説,在常規樓房裏,只要給他4個月時間就能把8個館佈置好。但是在防空洞,不僅時間多出了一倍,花費也多了一倍多。
同時,當樊建川全情投入到重慶建川博物館的建設中時,他很快發現,問題遠比他預想的多。
除了防空洞的潮濕、缺氧等預想到的問題外,還要經常處理防空洞落石、塌陷等突發問題。
“拼命也要把事情推起走!”除了博物館的設計規劃由樊建川親自拍板,工地現場的問題怎麼解決,也都是他一人説了算。“時間不等人,我沒時間商量這麼多。”樊建川説,只有這樣,博物館的建設才跟得上節奏。
為了讓防空洞變身博物館,樊建川想了很多辦法:防空洞頂部設有加固的安全設施,頂部除了刷上多層混凝土灰漿外,還用雙層鋼絲網加固,以免落石。
除濕排污是最大的問題之一。樊建川發現,這些防空洞的空氣濕度大多在90%以上,而博物館的空氣濕度必須控制在60%以下,才能保證文物藏品不受潮。因此,每個防空洞都安裝了通風除濕和排污管道。
重慶建川博物館在哪?
建川博物館的大門就在謝家灣正街,謝家灣金茂小學旁。大門設計為傳統四方口門洞式樣,故意做舊的外立面鋼板,讓大門顯得更加醒目。門上方的“重慶建川博物館”幾個大字,是館長樊建川所寫。
重慶建川博物館正在抓緊建設,預計將在今年夏天開館。重慶建川博物館有什麼看點?記者帶你提前打探。
今夏有望開館 將展出4萬件文物
各具特色
8個博物館,生動再現歷史場景
重慶建川博物館所在的位置現存有51個防空洞。
這裡是洋務運動時,張之洞創辦的漢陽兵工廠西遷重慶時的舊址,也是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兵工署第一兵工廠的所在地。
重慶建川博物館利用了其中的24個防空洞,打造了8個博物館。包括:重慶故事博物館、中國囍文化博物館、民間祈福文化博物館、兵工署第一工廠舊址(漢陽兵工廠)博物館、中醫藥文化博物館、抗戰文物博物館、兵器發展史博物館、票證生活博物館。
目前,上述的前四個館已經完成裝修,後四個館正在抓緊建設。
記者在兵工署第一工廠舊址(漢陽兵工廠)博物館看到,這裡已經挂上了一些漢陽兵工廠的老照片和文字介紹。同時,館內還以蠟像的方式生動再現了張之洞在漢陽兵工廠製造兵工的場景。
中國囍文化博物館則展示了很多不同時期的結婚照、結婚證。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老人劉國江為妻子手工鑿成“愛情天梯”的故事,也在館內情景再現。
樊建川還打算徵集金婚夫妻的結婚照,在博物館內展出。
“每年春節我還想請他們來博物館裏吃個團年飯,每年都拍一張照。”
見證歷史
花名冊,印證重慶轟炸之慘烈
據了解,重慶建川博物館將展出4萬件文物。其中有60件是國家一級文物。
樊建川介紹説,在這些一級文物中,有不少文物都非常值得一提。比如,博物館將展出毛澤東在1937年頒布的紅軍改編成八路軍的改編令。
同時,樊建川挑選的這些一級文物,有不少都和重慶有關。
“博物館將展出一個馮玉祥的花盆。”樊建川説,這是1939年8月,馮玉祥在重慶親手用泥塑的一個花盆,然後拿到歌樂山的瓦罐廠去燒制,並在花盆上燒刻了“勝利第一”幾個大字。
另一件是豐子愷的代表畫作——“勝利之夜”。它描繪了日本宣佈投降的那天晚上重慶的一個畫面:因為防空管制取消,可以開燈了,爸爸把娃娃抱起,去摸那個燈泡,一家人歡呼,象徵抗戰勝利。
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一級文物是國民政府時期“防空委員會”下屬的掘埋大隊的花名冊,上面有幾百人的名字。
“他們都是在抗戰時期負責掩埋大轟炸死難者遺體的人。”樊建川説,這本花名冊印證了抗戰時期重慶轟炸的慘烈。
因地制宜
夏天計劃增開夜場,邊納涼邊看展
關於重慶的故事,大部分集中在了重慶故事博物館。為了突出重慶的碼頭文化,館內的地板全部採用了鋼制甲板,讓人有種在船上行走的感覺。
記者在館內看到,很多重慶的老照片都已經挂在了墻上。幾十年前的重慶城長什麼樣?在這些照片中就能找到答案。重慶的老碼頭、老城門,都躍然于照片中。
考慮到重慶人喜歡夜生活,樊建川還打算在夏天增開夜場,把重慶建川博物館的閉館時間延遲到晚上11點。“防空洞裏夏天涼快,一邊看展一邊納涼,也很安逸。”
為了方便大家找到重慶建川博物館,鵝公岩大橋旁還正在建設一塊標誌性石碑,石碑上刻有“抗戰兵工遺址”和“重慶建川博物館”字樣。
記者了解到,重慶建川博物館是九龍坡區打造的抗戰兵工遺址的一部分。博物館外,還有一條抗戰兵工文化街和一個國防兵器文化主題公園。
目前,抗戰兵工文化街的建築裝修已經基本完成,整條街形象展現了抗戰時期的街道風貌。接下來,九龍坡區政府將進行招商引資,引進文創企業,打造文化街,探索“博物館+市場”的文旅模式。國防兵器文化主題公園也將是市民休閒的一個新去處。
■人物特寫
“網紅”
樊建川在重慶建博物館的消息,很多人是通過去年8月的一條熱門微博知道的。微博照片上,樊建川在重慶北站北廣場候車,光腳席地而坐。沒過多久,“億萬富翁火車站候車,光腳靠墻席地而坐”的消息就在網上瘋傳起來……
他喜歡玩微博,微博粉絲有170萬。採訪當天,樊建川因為有一顆牙松了,疼得厲害,他喊助理:“來給我拍一張,一桌菜看得到吃不到,我要發微博。”
“撿破爛”
建館的同時,樊建川也在為博物館四處尋寶。他把這件事叫做“撿破爛”。
“工地現場有很多東西都有價值。”樊建川説,在清理防空洞的過程中,他找到了很多老物件。比如抗戰時期的老機器,上世紀70年代的陶瓷水杯……
同時,重慶建川博物館也儘量保持了區域的歷史風貌。防空洞裏的老電燈,防空洞外的瓷磚公告欄,都將成為博物館的“展品”。同時,他還走訪了不少老工廠,尋找到了不少抗戰時期的老設備;還在北京花4萬元買下了抗戰時期的一千多封日本信件。
“回家”
1981年,樊建川被分配到重慶第三軍醫大學(現陸軍軍醫大學)工作,在重慶生活了8年。因此,這次建館,在樊建川看來就是“回家”。
在重慶建川博物館裏,不難看出樊建川對重慶的感情和“私心”。他把自己的結婚照放在了“中國囍文化博物館”展出,“這張結婚照是在重慶拍的。”
樊建川和重慶的已故小説家莫懷戚是同事。“你看這張照片,我們當時在一個辦公室上班。”樊建川指著博物館裏的一張照片,讓工作人員把它再放大一些。
樊建川還在遊客中心裏給自己設計了一間辦公室。“兵器發展史博物館”頂部緊靠懸崖,他又在這裡設計了一個臨崖茶館。
首席記者 劉波
■對話樊建川
15年來花費20億
想建100座博物館
重慶晨報:你的博物館和很多收藏,都與抗戰文化有關,你的穿著也很有軍人的風格。
樊建川:是的,我的父親和岳父都是抗戰老兵,我也有11年的軍齡。我雖然沒有上過戰場,但我覺得我骨子裏流淌的熱血是與生俱來的。所以我的博物館很多都與抗戰歷史文化有關。
重慶晨報:15年,你花光20億建博物館,後悔過嗎?
樊建川:我都沒想到,一晃就是15年了。但是我沒有後悔過,我很慶倖我可以做我自己喜歡做的事。做自己喜歡的事,肯定不會後悔。
重慶晨報:你還習慣別人叫你富翁嗎?
樊建川:叫什麼都無所謂。就算叫我富翁,也是“負數”的“負”。雖然我的博物館被人估價80億,但是我沒有錢。我還要更多的錢,建更多的博物館。我的夢想是建100座博物館。
重慶晨報:錢從哪來?
樊建川:一方面是博物館運營的收入,另一方面,還是靠賣自己的東西。我還有一個酒店,準備在春節後賣了,然後還銀行一點錢,剩下的錢,我要拿來買文物,建博物館。
今年,我要打造一個以改革開放40年為主題的博物館,現在已經在四川安仁的建川博物館裏開工建設了。我還專門去北京蒐集相關文物。潘石屹、崔健、張抗抗,還有很多人都很支持我。
重慶晨報:你很喜歡發微博,和網友互動。
樊建川:高手在民間嘛。你不明白的事,網上自有真正的專家會把了解到的情況告訴你。有很多網友還幫我徵集文物,提供文物信息,還會給博物館經營模式和不足之處提意見,這些都非常有意義。
重慶晨報:希望別人怎麼評價你?
樊建川:就是一個記錄歷史的人,一個提供經驗教訓的人,一個保存經驗教訓的人,一個敲警鐘的人。
■記者手記
夢想的力量
採訪之中,雖然從頭到尾,樊建川沒談過夢想二字。但是,從他的故事,我們讀到了“夢想的力量”。
多年來,他散盡千金花費20億建博物館,他的夢想,就是在有生之年建100座博物館。他説,“如果老天爺對我好一點,讓我活久一點,爭取70歲把100座館完成,完成了就可以甩手耍一會兒了,沒有完成就一直做,做到死,有多少座就是多少座。”
話質樸,但卻直擊內心。
這就是夢想的力量!
我們希望樊建川的故事,能喚起更多人曾經的夢想和逐夢的勇氣,在新的一年,踏上逐夢之旅。(首席記者 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