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碾鹹菜微型企業特色村”牌坊 朱明達 攝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報道(朱明達):“我們的鹹菜,以前要背到城裏去賣,現在是老闆們親自開車來收購。加入合作社統一銷售,價格還會賣得更好!”説起自家的鹹菜生意,村民路西文滿面笑容。2月12日,重慶市銅梁區白羊鎮水碾村家家戶戶正忙碌著製作鹹菜。在這個有著幾十年鹹菜種植、製作歷史的村子裏,每逢春節臨近,讓村民們喜悅的不只有團圓,還有製作鹹菜帶來的好收成。
村民們在整理豐收的大頭菜 朱明達 攝
在水碾村入口,一個寫著“水碾鹹菜微型企業特色村”的牌坊引人注目。牌坊前,一條平整的水泥公路直通村中,據水碾村村委會主任周艷平介紹,這條路就叫作“鹹菜路”。2016年12月,為幫助水碾村鹹菜走出去,白羊鎮政府修建了這條道路。“我們村裏19個村民小組,有10個小組都在做鹹菜。”周艷平介紹,村中的大頭菜、羊角菜等可製作鹹菜的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000畝,年加工量近千噸,年創收750多萬元,年人均增收2740元。水碾村共有鹹菜加工戶100多戶,其中成立微企的有34戶,是名副其實的“微型企業特色村”。
路西文介紹自家鹹菜的製作情況 朱明達 攝
走進水碾村,田間地頭、道路兩旁隨處可見正在晾曬製作的鹹菜,散發出淡淡的香氣。今年62歲的路西文正忙碌著製作鹹菜。從蔬菜種植、腌制、晾曬、封壇,路西文已經有10多年鹹菜製作經驗,憑藉純手工的高品質製作技藝,光靠銷售鹹菜就能給家裏帶來數萬元的收入。“今年我們製作了2—3噸的鹹菜,收成好的時候能有5—6噸。”路西文説。
“現在科技發達了,我做鹹菜品質也更好了。比如清洗這個環節,我們現在用的是高壓水槍沖洗,更衛生。”路西文説,他的鹹菜銷路廣泛,除了的商家大批量來收購外,市場零售、附近公司食堂等都是他的銷售渠道。而相比于做“自家買賣”,今年加入了合作社的路西文對未來有著更多的期待。“我現在加入了合作社,鹹菜將按照合作社制訂的統一標準製作,統一銷售。生産水準整體都有了提升,價錢還會賣得更好。”路西文信心十足地説道。
説起合作社,周艷平介紹,以前,由於沒有統一的製作標準、農戶各自生産出來的鹹菜標準不統一,售價也高低不同,農戶間常會通過“殺價”方式爭銷路,這樣就造成一部分加工戶損失,鹹菜也無法形成品牌大規模對外銷售。為解決這一問題,今年1月份,水碾村成立了“食佳鹹菜加工專業合作社”,村中鹹菜生産統一了加工工藝,鹹菜的濕度、鹽度都制定了統一標準。合作社還為34戶鹹菜製作微企提供統一的鹹菜切割機和陶罐,通過與重慶中藥研究院等食品科研單位和食品知名企業的合作,開發出了罐裝、瓶裝和袋裝的産品。
蘇培國整理今年收穫的大頭菜 朱明達 攝
村子的盡頭是“蘇家灣”,居住在此的蘇培國是村子裏的鹹菜生産“大戶”,註冊了微企,也是合作社的一員。今年,56歲的蘇培國和妻子二人製作了十多噸鹹菜,年收入可達十多萬。“合作社給我們購置了鹹菜的切割機,真是很方便。”蘇培國笑著説,加入合作社後,政府還補助為他的鹹菜製作工坊修建了鹹菜展示廳、操作池等設施。自己的鹹菜有了品牌,以後的銷路還會越來越好。
合作社給蘇培國家中購置的鹹菜切割機 朱明達 攝
據周艷平介紹,下一步,合作社還將在安居古鎮、銅梁城區以及重慶主城區開設精品鹹菜專賣店。同時還將深入實行農村電商銷售,拓寬銷售渠道。從水碾村“走出去”的鹹菜,未來將以“銅梁鹹菜”的品牌打響名號,給村民帶來更大的受益。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水碾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産品,一壇鹹菜飄出的馨香盛滿農民的喜悅和幸福。鄉村振興戰略在這裡繪出最美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