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慶大足村民返鄉創業 養魚致富年入500萬元
2018-02-14 13:13:13  |  來源:國際在線  |  編輯:高爽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報道(歐平淑):2月12日,順著蜿蜒平整的鄉村水泥公路,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採訪團來到重慶大足區回龍鎮永興村劉雲的白烏魚養殖基地。放眼望去,一層層梯田打造的魚塘,清澈靜美。“回到家鄉創業三四年了,心裏感覺無比踏實!雖然前期處於摸索試探階段,難免虧本,但2017年已經補齊虧空並且盈利了。下一步我準備擴大養殖面積,大力宣傳白烏魚,再打造成農家樂,搞垂釣,與旅遊結合起來……”永興村村民劉雲説道。這個靦腆的中年男人,説起自己的白烏魚感概萬千、信心滿滿。

已過審【新春走基層專題 要聞標題摘要】【區縣聯動】【大足】【網絡媒體走轉改】劉雲返鄉創業為魚忙 歷經坎坷年收500萬元【區縣聯動 列表】劉雲返鄉創業養魚 年收入500萬元

白烏魚養殖基地 孫朝建 攝 

  回龍鎮地處重慶市大足區東北部,是典型的農業鎮。在農業發展方面,當地政府堅持特色和效益並舉,大力發展“紅綠白”三色農業産業,萬畝紅高粱基地、萬畝綠色蔬菜基地、白色的兔業漁業養殖産業基地基本建成。除重點打造"三色"農業外,回龍鎮還鼓勵該鎮百姓返鄉創業,進行白烏魚、黃臘丁等特色魚類養殖。

  劉雲是回龍鎮永興村村民,曾在廣州、佛山等地打工,自己也開過公司,由於經營不善等多種因素,漂泊在外的他決定結束打工生涯回鄉創業。在廣東打工期間,劉雲曾看到當地人養殖白烏魚的規模大、産量高、銷量也高,經濟收入頗豐,於是他從2014年開始考察這個行業。重慶本地市場養殖白烏魚的人並不多,2015年劉雲回到家鄉後,自己著手建起了養魚場。

已過審【新春走基層專題 要聞標題摘要】【區縣聯動】【大足】【網絡媒體走轉改】劉雲返鄉創業為魚忙 歷經坎坷年收500萬元【區縣聯動 列表】劉雲返鄉創業養魚 年收入500萬元

白烏魚 孫朝建 攝

  白烏魚俗稱白烏棒,有水中人參之稱,肉質細嫩,少刺,味道鮮美。白烏魚營養價值高,含有高蛋白質,高微量元素,高氨基酸,低脂肪,符合現代人們的飲食要求。白烏魚還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做成魚粥可催乳,生肌活血,是産婦及老幼的滋補珍品;還有利水消腫、消炎、祛除疤痕等輔助作用。白烏魚因為自然資源比較少,相當珍貴,是近來才發展起來的一個新品種,發展潛力非常大。特種白烏魚的鰭為金黃色,非常好看,不僅僅可以食用,還可以做觀賞魚。白烏魚在四川廣東等少數省份才有,但是受制于魚塘、飼料、水源等硬體條件不足,發展規模有限,現在處於面對市場供不應求、價格堅挺的局面。目前成魚市場價大約100元/斤,魚苗大約50元/斤。

已過審【新春走基層專題 要聞標題摘要】【區縣聯動】【大足】【網絡媒體走轉改】劉雲返鄉創業為魚忙 歷經坎坷年收500萬元【區縣聯動 列表】劉雲返鄉創業養魚 年收入500萬元

白烏魚  孫朝建 攝

  劉雲説:“我以前在廣東看到他們養得非常好,方法也簡單,但是回來自己養就不行,容易死,容易生病。”中途劉雲專程赴廣州、湖北去向同行學習經驗,在當地也參加了大足區農委舉辦的培訓班學習專業技能。原來,白烏魚對水質和氣溫都有嚴格要求,氣溫在24℃—28℃是最適合白烏魚生長的溫度,12℃以下魚就會冬眠,不吃也不長。在養魚的過程中,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如果水溫過低或者水質不好,魚會患上水霉病,病原體是一種水黴菌,發病時魚活動緩慢,靠池邊水面漂浮不下沉,逐漸死亡。劉雲剛開始養的時候,因經驗不足,在這方面吃了不少虧。現在,劉雲已經有了自己的應對方法,他説:“每半月用二氧化碌給水消毒一次,再培植複合益生菌放到水裏,一是可以改善水質,二是促進魚兒健康生長,增強魚的免疫力,這樣就能避免魚兒得水霉病了。”

已過審【新春走基層專題 要聞標題摘要】【區縣聯動】【大足】【網絡媒體走轉改】劉雲返鄉創業為魚忙 歷經坎坷年收500萬元【區縣聯動 列表】劉雲返鄉創業養魚 年收入500萬元

劉雲介紹自己培植的益生菌  孫朝建 攝

  在養殖方法上,劉雲與別人也有不同。考慮到現在的食品安全問題,他採用的是生態養殖法。在魚兒還是魚苗的階段,投喂一些鮮魚肉糜與飼料配合製成的餌料。待小魚長了三至四個月後,就把這些小魚分到別的魚塘裏養,在塘裏增加藻類,提高水的含氧量,投放一些鮮活動物餌料,如小蚯蚓、小雜魚、小鯽魚等,讓白烏魚自己在塘裏找活物吃。劉雲打比喻説,就好比養小孩子,前期是給他喂奶吃,等他長大了,就讓他自己出去找吃的。這樣,給魚兒提供一個自然的競爭環境,讓魚兒隨生長週期自然生長,不會短時間被催肥。雖然生長週期拉長了一些,但是魚的肉質更細膩更健康。説到這裡,劉雲的臉上洋溢著滿足和自豪感,眼神是那麼的篤定。

  在養殖白烏魚的頭兩年,因經驗和技術不足,劉雲虧了不少錢,但他一直在不斷改進和學習。在2017年,劉雲養殖白烏魚的面積已經達到100畝,全年的銷量産值已經達到500萬元左右,目前還在擴容中。劉雲自己管理魚塘的同時,也請當地村民幫忙打理,消毒、割草、喂魚等,每年給鄉親們帶來6萬—7萬元勞務收入。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DSC_0210_副本

  採訪現場  孫朝建 攝

  説起白烏魚,劉雲已經頭頭是道,如數家珍。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劉雲説,在外打工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收入也得不到保障;現在家鄉惠農政策好,回家創業有歸屬感,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大更好,才能帶動更多的家鄉父老一起奔小康。

  據了解,短短幾年時間,特色農業的打造給回龍鎮帶來了空前的發展和成效,"三色"農業也成為了回龍鎮的靚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