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雕塑《春夏秋冬》複製品在市文聯廣場舉行揭幕儀式。
3月1日,重慶長江大橋雕塑——《春夏秋冬》複製品在市文聯廣場舉行揭幕儀式。
據悉,《春夏秋冬》原作位於重慶長江大橋南北橋頭,共四尊,從1984年9月26日落成至今,已經守望了這座城市34年。雕塑原作每尊高8米,採用鋁合金整體澆鑄而成。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表示,這組雕塑是重慶改革開放歷史的見證,具有引領思想解放的意義。
《春夏秋冬》最初的設計始於1978年,從立意到最後落成,歷時5年。這組雕塑由四川美術學院葉毓山、郭其祥、龍德輝、伍明萬、王官乙、黃才治、項金國、楊發育、何力平、羅耀輝、余志強等藝術家集體創作,作品打破常規,用一組人體語言來寓意春、夏、秋、冬四季,是一組反映重慶精神和城市文脈的作品。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市美協秘書長魏東稱,《春夏秋冬》誕生於重慶改革開放之初,開啟重慶城市公共雕塑之先河,是當時全社會思想解放的産物,也是重慶藝術領域改革創新結出的碩果。
陳列于市文聯廣場的《春夏秋冬》複製品高約1.5米,為鑄銅雕塑。市文聯黨組書記陳若愚表示,雕塑原作屹立在重慶長江大橋橋頭歷經幾十年的風雨,見證了城市的變遷,如今將其複製品陳列在市文聯這個文藝家的活動中心,以此弘揚文化藝術,激勵更多精品創作。(記者 蘭世秋 實習生 林曦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