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重慶市文物局獲悉,重慶近年來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工作方針,多措並舉保證了全市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有序發展。
抗戰文物是重慶最富價值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資源之一,也是重慶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載體。
據重慶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科學管理保護抗戰遺址和革命文物,重慶市文物部門推出多項舉措。首先是開展文物普查和革命舊址專項調查,摸清了全市革命文物資源家底,登記革命舊址290處,革命紀念館、博物館27家,館藏革命文物19998件(套)。
二是改善革命文物保護狀況,編制完成《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總體規劃》,出臺實施《紅岩遺址保護區管理辦法》《抗戰遺址保護利用總體規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等,投入8360萬元,修繕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舊址辦公大樓、渣滓洞、白公館、桂園、紅三軍司令部舊址等重點革命文物40處,重點革命文物重大險情全面排除,進一步改善了館藏革命文物的保存環境。
三是有效展示和利用革命文物,加強革命文物內涵價值挖掘、研究、闡發,充分發揮革命文物的社會教育功能。全市革命紀念館、博物館年均推出弘揚革命精神的精品展覽63個、接待觀眾1251萬人次。全力打造紅岩黨性教育基地,推出《紅岩風骨再現》《紅岩記憶》等13個課程,年均培訓1216人次,讓博物館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及廉政教育的生動課堂。(記者 劉恩黎滕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