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團結一心向前行 重慶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2018-03-07 11:32:55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高爽

  原標題:重整行裝再出發 團結一心向前行 重慶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團組開放日活動答記者問實錄

【要聞】重慶代表團團組開放日活動答記者問實錄

三月六日下午,重慶代表團全團會議向中外媒體開放。圖為記者現場採訪。 記者 巨建兵 攝

  3月6日下午,重慶代表團在駐地舉行團組開放日活動,繼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審議結束後,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陳敏爾,全國人大代表、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全國人大代表、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存榮,全國人大代表、市委常委、秘書長王賦分別回答了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重慶這幾年經濟增速較快。請問,下一步在推動高品質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方面有何打算?將採取哪些措施?

  陳敏爾: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十九大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又作出專門闡述,昨天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再次作出強調,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部署了一系列具體舉措。這是中央的戰略部署,也是重慶必須落實的行動。儘管重慶近幾年經濟高速增長,成績是顯著的,但與高品質發展的差距也是明顯的。推動高品質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重慶一個現實而緊迫的任務。這方面可以講的內容很多,要做的事情也很多,這裡重點談“三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是“高品質”。昨天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産業結構升級上,把實體經濟做強做優。”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重慶産業轉型較早,也很有成效,但升級任務仍然艱巨。我們不能滿足於取得的成績,要追求好效益、好品質、好服務,不斷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推動高品質發展,關鍵要聚焦産業體系的高品質,也要重視生態環境和人民生活的高品質。

  第二個關鍵詞是“供給側”。當前供給側的問題主要是結構性問題,供給與需求不相匹配;解決供給側結構性矛盾,出路在改革。對重慶來講,要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著力增加有效供給,去除落後和過剩産能,為全國乃至全球市場提供有效産品和服務。要提供智慧産品和服務。重慶製造業發展良好,筆記本電腦、智慧手機、汽車等産品産量在全國乃至全球都名列前茅,在智慧化發展方面基礎堅實,很有成長空間,要大力推進大數據智慧化發展,不斷提升製造業智慧化水準。要創造綠色産品和服務。重慶地理條件良好,低丘緩坡多,特別適宜生産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産品,發展山地農業大有可為,這也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增加旅遊産品和服務。重慶有好山好水,自然人文資源豐富,城市旅遊、鄉村旅遊、自然旅遊、人文旅遊發展潛力很大。我們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著力打造重慶旅遊升級版。“重慶”二字可解釋為“千里為重、廣大為慶”,在重慶“行千里”,可以“致廣大”。歡迎大家來分享重慶的旅遊産品和服務。

  第三個關鍵詞是“智慧化”。這是重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路徑。大數據智慧化本身是一種産業,其應用也能改造傳統産業、培育新興産業。我們要充分挖掘大數據智慧化的商用、政用和民用價值,以大數據智慧化引領經濟轉型升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服務民生社會事業,讓人民生活更加便利。

  中央電視臺記者: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請問怎麼看待重慶經濟運行態勢?重慶將採取哪些措施來實現從高速增長向高品質發展的轉變?

  唐良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重慶經濟增長總體平穩,去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95萬億元、增長9.3%;發展品質逐步提升,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9.4%;發展新動能正在積累,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37.5%。重慶經濟總體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當前,重慶正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全面踐行、一體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品質發展。崇尚創新,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大數據智慧化引領産業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注重協調,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準,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格局。倡導綠色,紮實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成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厚植開放,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在內陸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建成內陸開放高地。推進共享,紮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目前,重慶正按照中央要求,落實政府工作報告任務安排,加快構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保障全市經濟在高品質發展軌道上行穩致遠。

  香港商報記者:當前,大數據發展日新月異,對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帶來重要影響。重慶實施的“八項行動計劃”之一就是以大數據智慧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請問重慶在發展大數據、推動智慧化方面,有哪些構想和舉措?

  吳存榮: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去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再次強調,要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昨天李克強總理的報告也明確提出,要實施大數據行動計劃,發展智慧産業,拓展智慧生活。這為我們推動以大數據智慧化引領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本遵循。

  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大數據智慧化産業發展,去年市委五屆三次全會全面部署,提出八項行動計劃,大數據智慧化引領創新驅動戰略行動計劃就是第一個。為組織實施好這項行動計劃,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唐良智市長牽頭的領導協調機構,加強形成調度資源的整合力度,探索體制機制的創新,按照項目化、清單化和定人、定責、定目標、定時間、定任務、定標準要求,確保整個行動計劃按照預定時間節點,有力有序推進。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注重通過智慧産業培育、傳統産業智慧改造提升、大數據智慧化廣泛應用“三個一體”來提升産業發展水準、服務民生水準和社會治理水準。

  一是大力發展大數據智慧産業。重點圍繞大數據、人工智能、積體電路等12個産業方向,推動智慧技術轉化應用和産品創新。其中,兩江新區數字産業園已經開園,一大批項目已全面啟動。

  二是以大數據智慧化推進傳統産業優化升級。特別是推動汽車、電子、裝備製造等傳統産業,生産過程智慧化改造和産品智慧化升級,打造西永和保稅港區兩個智慧化園區,建設一批數字工廠,給傳統産業注入生命力,提高競爭力。

  三是全面推進大數據智慧化應用發展。聚焦政府管理、社會治理、民生服務、公共産品、産業融合5大板塊33個領域,規劃了88個重大項目,建設一批大數據智慧化應用平臺,抓好一批智慧化示範應用工程。

  我們有信心經過幾年的努力,到2020年,重慶在數字經濟方面上一個大的臺階,為實現産業結構調整,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品質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屆時,大數據智慧化創新驅動發展作用顯著提升,智慧産業體系基本建成,大數據智慧化應用更加廣泛深入,基本建成國家重要的智慧産業基地和全國一流的大數據智慧化應用示範之城,打造數字經濟先行示範區。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必須有一個良好政治生態”。過去十年,重慶兩任原市委書記出問題,對政治生態造成嚴重破壞。請問陳書記,重慶在修復營造政治生態方面採取了哪些舉措?下一步有什麼打算?

  陳敏爾: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政治生態發生了根本性的好轉。聯繫重慶的情況來看,薄熙來和孫政才兩人的腐敗問題是方方面面的,但其中最突出的是政治上的腐敗。在十八大、十九大之前,黨中央查處他們兩人嚴重違紀案,非常英明,也十分及時,為我們黨消除了政治隱患,也為重慶消除了政治生態的污染源。薄熙來、孫政才兩人是政治生態的污染源,極大傷害了重慶廣大幹部群眾。全市上下堅決擁護中央決定,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定精神上來。

  營造良好政治生態,首先是政治問題。所以,首要的任務是要加強政治建設,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從政治上肅清他們的影響和遺毒,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重慶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一切行動聽黨中央指揮、向總書記看齊,確保重慶所有工作部署都以貫徹中央精神為前提,確保重慶各項事業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正確方向前進。

  大家都從有關方面了解到,“薄、王”思想遺毒還沒有肅清,又面臨肅清孫政才惡劣影響的任務。要將兩者結合起來,掌握政策方法,做到有破有立。我們列了十個負面清單,包括他們兩人思想上、政治上、作風上、紀律上、用人上、法治上等方面的錯誤做法,這是要破除的對象;然後還列了十個正面清單,這是我們要確立的方向、原則和規矩。概括起來就是“十破十立”。

  另外,我們要把講道理和幹實事結合起來。一方面,要講清楚道理,把幹部群眾的思想認識進一步統一起來。同時要注重實幹,在工作中糾正偏差,哪有錯就糾正哪。比如,在經濟發展指導思想上,過去片面追求速度,要轉到講品質講效益上來;脫貧攻堅過去盲目趕進度,忽視脫貧的品質,要實事求是調整時序;在用人問題上有偏差,我們要糾正過來。我們要通過辦民生實事贏得民心,絕不邀約民心,不吊高胃口,量力而行,盡力而為,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辦,持續把老百姓的事辦好。這樣,群眾就會恢復對我們的信任,就會重振信心。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指導下,重慶正重整行裝再出發,團結一心向前行。重慶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經濟日報記者:重慶是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也是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請問唐市長,您作為新任市長,覺得這座城市的潛力和基礎怎麼樣?該怎樣來建設和管理?

  唐良智: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作出“兩點”“兩地”定位並指出,重慶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光明。在習近平總書記親切關懷和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重慶當前已形成獨特的區位、交通、産業、人文、生態等優勢,中歐班列(重慶)、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等國際貿易物流大通道,汽車、電子信息等千億級産業集群,江城山城的自然生態之美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人文之美,不斷提升著重慶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下一步,重慶將始終對標對表黨的十九大精神,緊扣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的“兩點”“兩地”定位要求,逐項落實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目標任務,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大力實施“八項行動計劃”,不斷提升城市的經濟品質、人文品質、生態品質和生活品質。尤其要認真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著力抓好“五個統籌”,落實好城市提升行動計劃,一是提升城市規劃水平,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完善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構建網絡城市群,促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與周邊省市聯動發展;二是提升城市建設水準,提升城市設計理念,強化城市建設的精品意識,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網絡,優化城市立體綜合開發,建設城市規模與經濟規模大、經濟功能與生活功能強、城市建築與生態環境美的高品質發展的城市;三是提升城市管理水準,推進大城智管、大城細管,讓城市運行更加智慧化、高效化,讓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化、人性化,讓市民生活更加便捷舒心,讓重慶成為“近者悅、遠者來”的美好城市。

  中國新聞社記者: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的新年賀詞中提出,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請問重慶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有什麼好的經驗和做法?下一步還將採取哪些舉措?

  王賦:作為市委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客觀地講,近些年由於孫政才惡劣影響和“薄、王”思想遺毒,重慶一些改革方向出現了偏差,有些領域改革落在了全國後面。去年7月中央及時調整了重慶市委主要領導,新市委堅定扛起了全面深化改革這面大旗,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經過半年努力,重慶改革重回正軌,改革進程明顯加快,改革進入了和中央同心同向、同頻共振的時期。

  去年7月30日,新市委召開了第一次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陳敏爾書記針對重慶改革提出了16個字要求:對標對表、親力親為、敢作敢為、善作善成。這既是要求,也是重慶改革的生動實踐。

  對標對表中央各項改革部署,我們有三本台賬。一本是十八大以來中央歷次全會明確的重大改革舉措,一本是重慶承擔的國家層面改革試點,一本是中央出臺的相關改革文件。各級改革幹部都要定期對賬,跑表計時,確保不漏項、不跑偏、不走樣。

  重慶各級一把手都親力親為。陳敏爾書記擔當了重慶許多重大改革的“施工隊長”,親自拿工具、親自上工地。許多重大改革,書記是親自部署,方案是親自把關,關鍵性環節親自協調,落實情況還要親自過問。

  過去這半年,我們敢作敢為,對多年不敢碰、不敢動的“硬骨頭”下手。比如對有冒進傾向的脫貧攻堅及時糾偏,重新啟動了公立醫院改革,兩個月內就基本完成。作為虧損大戶的重鋼改革難度很大,去年9月份以來,下大力氣啃下這個“硬骨頭”,使重慶鋼鐵重獲新生,全年開始有了凈利潤。

  在善作善成方面,重慶建立了“1+N”推進體系,對每一個改革專項議題,都同時考慮研究若干個支撐專項改革議題的相關子議題,統籌設計,統籌落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8年,是貫徹落實十九大開局之年,重慶確定了16項改革專項,並提出了支撐專項的189個改革項目。把改革專項工程化、項目化、措施化,這是2018年重慶改革又一新做法。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總書記號召,認真落實“四個紮實”要求,努力使189個改革項目能夠在重慶大地上落地生根,為重慶經濟的高品質發展,為實現“兩點”“兩地”定位作出改革應有的貢獻。

  人民日報記者:我們知道,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黨的十九大後,重慶召開了市委全會,提出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並以此為主線推動各項工作。知之不難,行之不易。最近重慶又提出在全市各級幹部中開展興調研轉作風促落實行動。我想請陳敏爾書記介紹一下,重慶開展這項工作的初衷,以及目前的推進情況?

  陳敏爾:這個問題關鍵是兩個字“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引用了一句重慶話“要整巴實,不吹殼子”,意思就是要來實的,不來虛的。黨的十九大召開後,我們圍繞把十九大精神和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召開市委五屆三次全會,提出從政治、思想、戰略部署、具體行動、組織領導等方面抓好落實。總的來講,就是按照學懂弄通做實的要求,著重在“化”字上下功夫,內化於心、外化于行、轉化為果。化的前提是學習好,化的關鍵是結合好。首先是學習領會好上情,同時也要把握好市情,結合重慶的實際做,真正把學習的收穫轉化為精神成果和物質成果。在發展方面,我們對標對表黨的十九大確定的今後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的戰略任務,從戰役戰術行動層面,提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並在以大數據智慧化引領創新驅動發展、鄉村振興、城市提升、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等方面實施“八項行動計劃”。我們按照項目化、清單化要求制定具體方案,不搞形式主義、不做表面文章,不貼標簽、不喊口號,來實的、幹的,確保中央決策部署在重慶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抓落實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奔著問題去,精準發現問題,又提出解決問題的精準舉措。我們在全市開展興調研轉作風促落實行動,就是貫徹總書記關於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重要指示精神。春節上班第一天,市委、市政府宣佈從2月下旬至3月下旬,全市開展一月“無會期”活動,原則上這一個月時間不召開全市性大會,目的就是為了讓各級幹部集中精力搞調查研究、抓具體落實。市領導帶頭開展調查研究,每人領銜一個調研題目。我們強調,調研不是為了寫個調研報告或者彙編出書,而是要做管用的東西,要有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這樣的幹貨。全國兩會結束後,我們將交流調研成果,並運用到下一步的工作當中。

  抓落實既要從調查研究抓起,也要從作風建設上嚴起。前不久,我們組織專題研究,深入查找了“四風”方面的14個突出表現,特別是“會議多、文件多、考評檢查多、懶政不作為”“三多一懶”等突出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開展專項整治,有什麼問題就整治什麼問題,比如扶貧領域,有的習慣於層層用表格統計情況、檢查評比,因此要紮實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嚴厲查處扶貧領域的作風問題和腐敗問題。

  總書記強調,“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重慶重整行裝再出發,必須把“落實”這個“九分功夫”下足下好。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這些年來,重慶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績,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市幹部群眾拼搏奮鬥的結果。重慶的明天仍然要靠我們奮鬥出來。作為幹部,就要幹事,就要抓落實,把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含金量轉化成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報記者楊帆、陳國棟、羅靜雯、張珺采寫)

  (本報北京3月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