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津蓮花石時隔11年再度露出水面
2018-03-09 10:59:13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高爽

  原標題:江津蓮花石時隔11年再度露出水面 曾銘刻“重慶版”桃花扇傳奇

【文化 圖文】江津蓮花石時隔11年再度露出水面

此次露出水面的蓮花石。 通訊員 袁孝椿 攝

  近日,重慶日報記者從江津區文管所獲悉,被譽為“川江七大枯水題刻”之一的江津蓮花石題刻日前再次露出水面。這也是該題刻時隔11年後,再度與市民見面。

  36塊礁石倣如一朵巨大的蓮花

  “看,這就是露出水面的蓮花石。”近日下午,重慶日報記者隨江津區文管所的工作人員來到幾江長江大橋,順著他手指的方向,只見寬闊的江面上,一大片黛青色的黑色礁石隱在江水中,像一朵碩大的蓮花在江水中“綻放”。露出江面的礁石約有半米高,不足10平方米。由於工作人員還在對露出水面的蓮花石進行清理,重慶日報記者並未看到此次出水題刻的具體內容。

  “長江堪稱世界第一大古代石刻水文記錄走廊,其中重慶段的水下石刻有江津蓮花石、朝天門靈石、江北耗兒石、巴南迎春石、涪陵白鶴梁、豐都龍床石、雲陽龍脊石等七大枯水題刻。”江津區文管所負責人張亮介紹,蓮花石水文題刻位於江津區幾江東門外長江航道北側江水中,距幾江長江大橋約100米,又名挑燈石,由36塊大小礁石組成,全露面積可達800余平方米,上有題刻38處,詩詞共48首,因其狀如蓮花而得名。“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的枯水題刻,它常年沒于水下,僅在江水特枯年份的早春時節露出水面。民間也有‘石不常見,見則年豐’的説法。”

  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歷史上蓮花石可考證的出水次數僅有17次,歷代文人在蓮花石上留下的詩歌和題刻忠實地記錄了南宋乾道中期至民國二十六年間近800年的長江枯水位情況,通過考察這些詩題所在位置,可摸索出長江水位變化規律,為修建水利設施提供重要的參考。

  蓮花石上明朝奇女子的傳説

  “在蓮花石上的題刻中,除了咏嘆蓮花石奇特風姿和‘石現兆豐年’的祝頌外,大部分詩歌都是緬懷一位名叫謝秋芳的明朝女子。”張亮告訴重慶日報記者,相傳明崇禎年間,瀘州一位貌美如花、多才多藝的名妓謝秋芳,與在瀘州做官的江津人楊生相識,兩人互生愛意。後來,楊生被誣受貶,離開瀘州回江津時向謝秋芳承諾,將湊錢為其贖身並結連理。哪知時隔一年,謝秋芳仍不見楊生的影蹤,謝秋芳自己贖身後到江津尋找,才得知楊生已在歸鄉途中鬱疾而亡,痛不欲生的她到蓮花石吟詩憑悼後跳江殉情。

  “如果説《桃花扇》中江淮名妓李香君和白衣書生侯方域之間淒美的愛情故事,曾讓無數讀者潸然淚下,那麼謝秋芳與楊生的故事,可謂是上演了一部重慶版的‘桃花扇’。”張亮感慨道。

  將用現代手段留下蓮花石千古奇觀

  “蓮花石的每次出水,都會吸引大量市民前來圍觀。”張亮説,但每一次它沉入水底之後,人們都會擔心這是蓮花石的謝幕演出。

  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隨著河床的緩慢抬升,蓮花石出水已經越來越不容易。因此,蓮花石每次出水的時候,對其進行搶救性保護,就成了一項重點工作。早在2007年,江津就啟動了蓮花石題刻資料搶救保護項目,採用工程測繪、題刻翻制陰模、題記編錄、攝錄影及拓片局部圍堰等方法,在獲取蓮花石題刻基礎數據的同時,還對部分題刻進行翻模。

  隨著蓮花石今年出水,江津區文管所日前已聯繫了相關文物保護單位,準備在對蓮花石進行勘測記錄、拍照存檔、收集相關水文資料數據的同時,建立三維數字模型,以讓更多市民在未來能借助電腦模擬,直觀地看到長江中這一千年水文題刻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