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慶現存128座老牌坊
2018-03-09 17:14:33  |  來源:重慶晚報  |  編輯:高爽

  原標題:新牌坊的確有個牌坊,只是搬了家 重慶現存老牌坊128座,其中30余座節孝牌坊

  提到牌坊,很多人或許不會陌生,重慶也仍保留了不少牌坊地名,比如著名的“新牌坊”。不過,新牌坊的牌坊在哪兒,它有什麼功能和作用?今(7)日,上游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從渝北區獲悉,新牌坊的確存在牌坊,這座牌坊至今保存完好,屬節孝牌坊。 

  據文物部門考證統計,目前重慶尚存老牌坊128座,其中節孝牌坊約30余座,重慶所存節孝牌坊均係皇帝“禦批”,然後由較高級別的地方官員督建而成。 

不簽【文化 圖文】重慶現存128座老牌坊

照母山公園內的節孝牌坊 

  新牌坊的牌坊還在 挪到渝北碧津公園了

  不少重慶人納悶,新牌坊到底有沒有牌坊,在哪兒,怎麼沒看見,它當初修來是做什麼用?

  “新牌坊不僅是個地名,它的確存在過一座牌坊,只不過挪了個地方。”自從2000年從渝中區搬家到新牌坊後,張開澤老人出於對居住地鄉土文化的好奇,開始對牌坊産生了濃厚興趣,經四處打聽走訪得知,新牌坊片區的確有座老牌坊名為新牌坊,新牌坊地名也正是因這座牌坊而得名。

  據了解,新牌坊即龍溪節孝牌坊,始建於1895年。坊名“誥封夫人蒙母王太夫人節孝坊”,它是當時國庫撥銀為蒙家所立,用來表彰誥封夫人蒙王氏含辛茹苦養育獨子的功績。

不簽【文化 圖文】重慶現存128座老牌坊

新牌坊,即“龍溪節孝牌坊”,現已遷入渝北碧津公園

  據了解,它是渝北區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石牌坊,為石質倣木結構牌樓,四柱三間五樓,高12.5米,寬8.59米,佔地60平方米。

  “坊柱、額、字板雕刻圖案及題記,雕刻工藝精湛,題記內容豐富,正額倣刻《聖旨》全文,有著很高的文物價值。”渝北區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劉春鴻介紹,1997年,因新牌坊地區交通建設,為了給連接龍頭寺到北環的紅錦大道讓路,1997年8月,這塊存在了120年的牌坊,整體搬遷至渝北區雙龍湖街道龍祥社區碧津公園巴渝民俗文化村。

  重慶尚存老牌坊128座 節孝牌坊30余座均為皇帝禦批

  據民國《巴縣誌牌坊》記載,截至清宣統三年(1911),“僅巴縣境內有一百一十九座牌坊。屬官吏、功名者四坊,貞孝者六十九坊,長壽者四坊,德政者五坊……”

  據文物部門考證統計,目前重慶尚存老牌坊128座,以明清時期為最多。除“榮昌縣雲峰寺石牌坊”為宋代遺構,其中明代牌坊有14 座,清代牌坊有109座,民國所建4座,保存較好,規模較大者過半。從現存實物來看,重慶老牌坊均為石牌坊,較為粗放質樸。整體比例勻稱,形態秀美挺拔。在坊面的處理上大量採用文字陰刻以及淺浮雕手法,目前這些老牌坊大都保存完好 。

不簽【文化 圖文】重慶現存128座老牌坊

搬遷前的人和節孝牌坊,原址位於渝北人和雙橋村,現已遷往天宮殿公園

  “古代牌坊一般分為四類,一是功德牌坊,為某人記功記德;二是貞節牌坊,多為表彰節婦烈女;三類是表彰科舉及第的,多為家族所立,為光宗耀祖之用;四類為標誌坊,多立於村鎮入口與街上,作為空間分隔之用。”劉春鴻告訴記者,重慶現存牌坊中以節孝牌坊、寺廟牌坊以及功德牌坊數量最多。其中節孝牌坊約30余座。

  據了解,重慶所存節孝牌坊均係皇帝禦批。劉春鴻介紹,節孝牌坊不同於德政坊、寺廟坊等,可以由地方人士自行修建,節孝牌坊必須由各地方官員逐級提請,經皇帝批准方可修建。所以,一般的節孝牌坊上,最上邊的匾都有“聖旨”、“皇恩旌表”等字樣。

  渝北有5座節孝牌坊 用來表彰當時的節婦孝女

  龍溪節孝牌坊之所以又叫新牌坊,是因為從前渝北有兩座主要的牌坊,另一座舊牌坊原名“人和節孝牌坊”。據了解,該牌坊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由道光皇帝禦批動工修建,于道光八年(1828年)建成,保存完好。它和新牌坊同是渝北區最主要的牌坊,原來坐落在新牌坊地區紅錦大道邊錦繡山莊,于2011年12月搬遷至天宮殿公園。

  “渝北共有5座節孝牌坊,除了新牌坊,還有分別是人和節孝牌坊(1825年)、(1839年)、木耳節孝牌坊(1870年)和木耳周氏節孝牌坊(1919年)。”劉春鴻介紹,這些牌坊都是用來表彰當地的節婦孝女,也就是所謂的貞節牌坊。

  在劉春鴻看來,這些所謂的貞節牌坊體現了過去封建道德對女性的壓迫和摧殘,但就牌坊本身而言,它們都有各自獨特的建築文化、雕刻文化。比如,木耳節孝牌坊雕有“刀馬戲文”、“全家福”、“文臣武將”、“神龍吐水”、“麒麟獻瑞”等傳統文化圖騰;人和節孝牌坊上雕有“三英戰呂布”、“林山會友”等歷史戲曲典故等內容,“雕刻工藝精湛,題記內容豐富,具有較高的文物和藝術價值。”

  據了解,牌坊流行于宋代盛于清朝。隨著以程朱理學為代表的封建意識的普及和深入,明清時期,牌坊的發展達到了鼎盛,出現了大量多柱、多間、多樓牌坊。

  重慶的牌坊目前大多數列入了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不簽【文化 圖文】重慶現存128座老牌坊

木耳節孝牌坊

  大坪七牌坊 曾是成渝古驛道上獨特風景

  “渝北區的牌坊以數量多且散落在該區多個鄉鎮為其特點,大坪的七牌坊則是曾以多座牌坊在一條大道上集中呈現,顯出規模效應。”張開澤説,七牌坊在重慶眾多牌坊中具有了一定的代表性。

不簽【文化 圖文】重慶現存128座老牌坊

七牌坊碑林

  古代重慶,從通遠門出關便是通往川中、川西及成都的成渝古驛道。沿途經佛圖關、石橋鋪、白市驛、璧山等共十一處驛站至成都。大坪七牌坊就建立在這條官道佛圖關至石橋鋪這一段路上 。

  據清朝《巴縣誌》記載,這裡曾有牌坊39座,碑刻180余塊,由於年久損壞,到1935年僅余牌坊7座、碑刻60余塊。抗戰時期,大量外地災民逃亡至此,在牌坊和碑刻兩側搭棚建房居住而形成聚居地,依牌坊數量取街名為七牌坊。

  “七牌坊街不到100米的石板街兩旁,除了牌坊,曾經還聳立著清道光年間到民國初年的25塊巨型石碑,斟稱是主城區內最大規模的碑林。”張開澤説,碑刻主要內容涉及德政、忠孝、貞節等。碑身多為長方形,都是寬約1.5米,高約5米,重近10噸的巨石。碑文從不同側面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風土人情、文化、藝術等風貌,在人文、社會、哲學和書法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2003年,因修建大坪循環道,其中3塊被遷到湖廣會館附近的東水門下,兩塊暫放于枇杷山公園內重慶自然博物館,後被深坑封存保護起來。”2009年城市改造七牌坊片區拆遷,張開澤曾兩次趕去七牌坊街拆遷現場,用相機拍攝了拆遷現場,留下珍貴的圖片。張開澤透露,就在這次拆遷過程中,相關部門對剩下的20塊石碑作了妥善安置,其中有塊石碑由於受損嚴重被封存,其餘19塊都遷到了原址對面、大坪電信大樓背後的路邊花園中。

不簽【文化 圖文】重慶現存128座老牌坊

七牌坊街拆遷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