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渝中打好文化牌 全力讓老建築成為新街景
2018-03-19 13:45:22  |  來源:重慶晨報  |  編輯:高爽

【文化 圖文】渝中打好文化牌 全力讓老建築成為新街景

全國人大代表、渝中區委書記黃玉林 本報記者 胡傑 攝

【文化 圖文】渝中打好文化牌 全力讓老建築成為新街景

湖廣會館內的禹王宮。上游新聞記者 雷鍵 苑鐵力 攝

  3月6日,重慶代表團舉行了團組開放日活動。在回答媒體提問時,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陳敏爾講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説,重慶有好山好水,自然人文資源豐富,城市旅遊、鄉村旅遊、人文旅遊發展潛力巨大。重慶正著力打造重慶旅遊升級版。

  3000年江州城、800年重慶府、100年解放碑,渝中區作為重慶“母城”,如何打好文化牌?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渝中區委書記黃玉林認為,要突出“三條線”,即突出保護紅線、“母城”基線和發展主線,以文化大繁榮助推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一條紅線

  要對文物“全力施保、應保盡保”

  “母城”渝中積澱了巴渝文化、抗戰文化、統戰文化、紅岩精神等厚重的人文底蘊,孕育了重慶的“根”和“源”,擁有全市最富集的文物遺址、文化遺産、人文資源。

  黃玉林介紹,渝中區歷史文化遺産全市數量最多、密度最大、價值最高,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18處,佔全市32%;市級重點文物47處,佔全市17%;抗戰文物佔全市26%。

  “一條紅線,就是要對文物‘全力施保、應保盡保’。”黃玉林解釋,突出保護紅線,就是要把優秀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好、傳承好、發揚好,該保護的加快保護,該搶救的加快搶救,該修繕的加快修繕。

  近年來,先後完成了大公報舊址、東華觀藏經樓、法國領事館在內的37處文物的保護修繕,發掘了老鼓樓衙署遺址、太平門、朝天門城墻等5處重大考古遺址,形成了一批文物保護的亮點工程。

  黃玉林表示,下一步,渝中區將圍繞保存城市記憶、延續城市文脈、彰顯“英雄之城”形象、發揮道德教化作用,以紀念巴蔓子將軍為主題,打造巴將軍文化公園;以紀念南宋時期抗蒙戰爭為主題,高品質建設老鼓樓公園;以弘揚“紅岩精神”為主題,提檔升級紅岩革命紀念館等。

  同時,切實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依託院團館所、文藝協會等力量,策劃一批實景演出、非遺展示、文藝作品,打造一批民間博物館、遺址公園等實體項目,包裝一批特色歷史文化産品,輸出渝中文化IP,讓歷史文化資源“活”起來、“動”起來、推出去。

  “母城”基線

  補齊傳統風貌短板,渝中處處見歷史

  如何突出“母城”基線?

  黃玉林的理解是:在渝中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座建築承載了一段城市記憶,一處遺址代表了一個時代烙印,一個地名體現了一種文化底蘊,一條道路見證了一段歷史風雲,處處有故事、處處見歷史、處處是文化。

  目前,渝中區委、區政府正著力補齊傳統風貌的短板,全力推進“母城”風貌建設,精心打造一批傳統風貌區、山城老街區、特色老社區。

  黃玉林説,要努力讓老建築成為新街景,把歷史文脈有機融入美麗山水城市之中,把鄉愁留在現代都市之中,讓人們看得見歷史、留得住記憶。

  其中,10個傳統風貌區要強化風貌保護,挖掘母城文化內涵,充分展示重慶風格、山城風貌。十八梯、白象街、湖廣會館等傳統風貌區建成後將串點成線,形成下半城歷史文化風貌帶。

  10個山城老街區要結合巴渝傳統、開埠建市、抗戰統戰等特色文化,保護街巷肌理,豐富街區功能,保留傳統老街區的形態魅力、業態活力。民國印鈔廠文創園已開街運營,成為國內外網紅新地標,魯祖廟老街區景觀改造將於2019年完工。

  此外,10個特色老社區要維持山城地貌、挖掘人文底蘊、還原市井生活,促進老社區活力復興。

  發展主線

  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勝勢

  在黃玉林看來,文化是經濟發展的引擎。打好“母城”文化牌,還要突出發展主線,必須著力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勝勢,走出一條文商旅城深度融合的新路子。

  “新路子”怎麼走?

  黃玉林説,渝中區要做好四個“堅持”。

  堅持以“城”為基,在建設風貌區、老街區、老社區過程中,更加重細節、重氣質、重品位,既抓緊推動實施,又防止急火攻心、粗製濫造,精心精細出精品,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品質和顏值。

  堅持以“文”為魂,深挖文化底蘊,突出文化內涵,講好文化故事,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堅持“商”為支撐,激活傳統文化的産業基因,賦予城市遺産業態活力,相繼吸引真理客廳生活美學館、隱居藝術酒店、張一白主題民宿等新機構、新業態入駐民國印鈔廠老街區,展示現代人的新生活、新創意。

  堅持“旅”為載體,依託傳統風貌區、山城老街區,聯動打造紅岩村5A、長江索道、WFC觀景平臺4A等一批星級景區,策劃一批精品旅遊線路和産品,圍繞吃住行遊購娛等産業要素,錯位佈局業態,合理配置比例,建設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新聞縱深

  渝中部分風貌區

  和老街區今年將有重大進展

  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5棟建築已完成主體結構封頂,啟動外立面裝飾工程;171號文物建築已完成內外裝飾工程。預計今年4月完成首開區建設,2019年全面建成。

  湖廣會館歷史文化街區:預計首開區今年5月建成,東水驛街區今年6月前完成商家入駐並全面運營,整個風貌區2020年全面建成。

  中山四路傳統風貌區:曾家岩臨崖步道建設項目已啟動,正在深化設計方案,預計今年完工。

  山城巷傳統風貌區:正在編制修建性詳細規劃方案和開展房屋安全鑒定、配套管網及停車庫建設方案設計。預計今年10月建成項目示範區,2019年全面建成。

  大田灣及文化宮傳統風貌區:已完成市體育館、市體育局辦公樓等文物保護修繕;2017年12月市規劃局已組織專家對體育場改造工程概念性方案進一步論證完善,預計3月完成方案設計,力爭今年開工建設。

  打銅街傳統風貌區:區規委會已審定概念性方案;目前已進場施工,預計今年7月全面建成。

  重慶古城墻遺址傳統風貌區:古城墻歷史文化挖掘和公眾號開發已基本完成,示範段定遠門—臨江門段已于2017年11月進場施工,預計今年二季度完工;南紀門—金湯門—通遠門段預計今年四季度完工。

  魯祖廟老街區:以匠人文化、市井文化為主題,打造集手工製品、餐飲、花市等為一體的綜合業態街區。預計今年9月完成協調區景觀改造,2019年春節前核心區商業示範點完成,2019年6月全面建成。

  勝利巷老街區:改造傳統民居,保留原有特色元素,植入民俗文化,展示山地民居建築風貌,打造一個能體現重慶半山老街的典型片段。預計今年開工,2019年全面建成。

  飛機碼頭老街區:以改造老舊特色建築為主,保護和恢復山地街巷風貌,建成濱江文化休閒街區。正深化方案設計,研究建設模式,預計今年開工。

  燕子岩老街區:保護和恢復民居建築、山城梯坎步道,恢復3橫6縱傳統街巷體系,建成濱江文化休閒街區。區規委會已審定概念性設計方案,預計今年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