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慶老馬帶出一批小馬 堅守基層服務好群眾
2018-03-21 15:17:29  |  來源:人民日報  |  編輯:高爽

  原標題:把服務搞好了,群眾工作就好做了 在重慶 老馬帶出一批小馬

【聚焦重慶】重慶老馬帶出一批小馬 堅守基層服務好群眾

馬善祥(中)在“老馬工作室”內給居民做調解工作。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攝

【聚焦重慶】重慶老馬帶出一批小馬 堅守基層服務好群眾

鄭光勇正在修路。 人民視覺

【聚焦重慶】重慶老馬帶出一批小馬 堅守基層服務好群眾

歐貴祥(右)正在給胡守貞老人量血壓。 人民日報記者 蔣雲龍攝

  核心閱讀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必須夯實基層。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聽取馬善祥同志關於在基層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發言後指出,要有千千萬萬優秀基層骨幹,結合實際情況落實好各項工作。  

  在重慶,做了29年人民調解員的老馬——馬善祥,已經帶出來一批又一批的“小馬”,而且在老馬精神的感召下,許多幹部堅守基層,直面繁雜矛盾,尋求服務群眾的最佳路徑。他們的故事裏有酸甜苦辣,也有不忘初心的堅守。

  160本筆記520多萬字,老馬有套工作法

  要來北京開會,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馬善祥有點心事,“一走就是20天,還真有點不捨。”

  在重慶江北區觀音橋街道,馬善祥做了29年的人民調解,疏解了2000多起矛盾糾紛。大傢夥兒都叫他老馬,有事就找老馬。在工作中,老馬記下了160本、520多萬字的工作筆記,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老馬工作法”。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他接待群眾的24字規矩:起立迎接,請坐倒水,傾聽記錄,交流引導,解決問題,出門相送。

  “我為什麼要立這樣的規矩呢?就是要有一個服務群眾的好態度,這是工作前提,也是工作方法。”馬善祥説,群眾來找老馬,肯定是覺得自己受了委屈,只要待之以誠,仔細傾聽,群眾的氣就能先消下一半。

  前不久,一對夫妻想離婚,找到老馬。“兩口子窮日子過得好好的,這兩年掙到錢了,都覺得日子不對味,彼此看著不順眼。”馬善祥説,這看似普通矛盾,其實反映了時代發展中矛盾種類的變化。以前都是衣食住行、低保醫療等等,現在多是富裕後出現的矛盾。

  “要解決矛盾,一定要找到根源。”馬善祥説,比如,有些是生活中的基本矛盾,像家庭財産、鄰裡糾紛,這些小矛盾要隨時處理。有一些是特殊的矛盾,比如企業改制、環保搬遷。人民調解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落地落實落小。

  鬧矛盾的夫妻,最後手拉手離開了“老馬工作室”。老馬還囑咐男方説,“你啊,回去買身西服,打打領帶,別還那麼邋遢。物質富裕了,精神頭也要跟上……”

  參會期間,老馬在北京,仍常有重慶的社區工作人員給他打電話求教。“我跟他們説,找準矛盾産生的原因,問題就不大。”

  “老馬工作室”的“小馬”,遍佈20個社區

  在觀音橋街道辦事處,一樓大廳就是“老馬工作室”的所在地。多年來,這裡走出去很多“小馬”。

  “春節後,我已經接待解決了20多起矛盾。”洋河社區黨委書記朱華靜就是一名解決問題的“小馬”,“我跟老馬學了工作方法,也學了工作態度。接待群眾,一定要熱心,事情再多,也要有耐心。”

  “群眾訴求無小事,要儘快盡力處理。”觀音橋街道安監辦主任劉軍説。前不久,有居民跟老馬反映消防閥漏水,老馬協調給劉軍解決以後,還幾次打電話詢問進展。在劉軍看來,這並不是老馬的門面功夫,確確實實是出於對群眾的愛和解決問題的實際需要。“對群眾除了熱心、耐心,還要有關心、愛心。”

  “老馬經常跟我説,服務強化信仰。基層工作千千萬萬、方方面面,把服務搞好了,工作也就好做了。”富力海洋社區黨委書記黎崑晟説,“協調矛盾不僅需要懂政策、懂法律。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位置擺放好。我們就是來幫大家解決問題的。”

  “這麼多年來,老馬一直在基層實踐中不斷學習,始終帶著思考來工作。‘老馬工作室’這個集體,也是一個不斷學習與時俱進的集體。”觀音橋街道辦事處主任張馳介紹説,“我們要老馬帶小馬,形成千軍萬馬之勢。現在20個社區,都有‘小馬’,將來,我們還要打造一個更大的‘老馬工作室’,讓更多人來學習老馬。”

  在觀音橋街道,社區新入職的工作人員,都要先來“老馬工作室”學習一個月,通過老馬帶小馬,把“老馬工作法”帶入實際工作中。每年,老馬還要外出講課。去年就講了快100場,重慶各區縣甚至重慶以外,老馬都帶去了自己的工作法。

  “背包書記”,把辦公室裝包裏上門入戶

  “學習老馬,就要學習他服務群眾的真心、真意、真誠。”歐貴祥是重慶大渡口區茄子溪街道永豐社區黨委書記,他聽過老馬的課,對這一點記憶猶新。

  永豐社區地方不大,就管2600來人,但一半是老年人、殘疾人、困難幫扶對象。幾年前,歐貴祥擔任了社區黨委書記,他嘗試把辦公材料塞進背包,兩天一次入戶辦公,時間一長,就被大家稱為“背包書記”。

  防騙、防災、就業、低保的宣傳冊和申請表,一摞一摞塞進去,針線、創可貼、風油精和血壓計,再一一找空兒放好。單肩包塞得滿滿的。挎上沉甸甸的包,歐貴祥到超市又買了一包鹽拎手上,這是説好要今天帶給嚴明書大媽的。入戶久了,老街坊們需要啥都跟他提。

  出居委會,走兩站地,進街邊小院,上樓就是胡守貞大媽的家。老人家70多歲,一個人住。“來了啊書記,你先幫我量下血壓。你給我量一下,我就放心了。”胡守貞不見外。而血壓計就是她偶然一提,被歐貴祥記在了心裏。

  “你莫天天在家裏看電視嘛,多出去走動下。”量完血壓,歐貴祥囑咐胡守貞注意身體,注意安全。臨走了,歐貴祥又掏出份防電信詐騙的宣傳冊,叮囑她防騙。

  “像胡阿姨這樣年紀大或者身體弱的居民,我們社區有很多。我不能坐辦公室等他們上門,只有主動上門給他們服務。”歐貴祥説起自己背包入戶的初衷。

  下一站,是嚴明書大媽的家,在一個叫做裝卸村的地方。“年紀大了不愛出門,有些東西經常讓書記入戶時幫我帶。”嚴明書説。

  “以前裝卸村這一帶,老百姓盼拆遷不得,見我從沒好臉色,經常以上訪相要挾。”歐貴祥説,背包上門辦公以後,老百姓跟他熟悉了,找到傾訴的渠道了,有想法也願意直接跟他説。“我也跟他們説,社區能力有限,但是你們的想法我在反映,在一件一件給你們辦。”歐貴祥説,現在的裝卸村,公共廁所建起來了,人行便道鋪上了,健身器材也有了。

  目前,茄子溪街道組建了一支“黨員背包義工”隊伍,388人,配備統一的“便民服務包”,定期上門給居民送服務、送政策。

  修路時,這個幹部帶著“兩把尺子”

  “學習老馬,就是要學習他為老百姓解決問題的擔當和堅持。”從小打著光腳板、在農村的泥巴路上跑著長大的鄭光勇説,他特別明白農村人對公路的期盼和渴望。

  2012年起,鄭光勇開始在重慶榮昌區峰高街道辦事處城建辦工作,負責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

  在每條道路開工建設之前,他都要與施工單位、公路工程質監站及當地的村組幹部一起,進行詳細測量。“我會隨身帶著皮尺或者卷尺,自己量數據。該挖多少該填多少,必須按標準來。”

  農村公路大多是在原有泥結石路、土路等基礎上建設,少部分路基是可以繼續利用的。而鄭光勇的詳細測量,就是為了利用好原有合格路基,儘量節省資金。“路基明明可以用,偏要挖了重新填,不就是為了錢?施工方想掙錢我不攔著,但不該掙的他們哄不了我。”鄭光勇説。

  目前,鄭光勇經手修建的17條公路,總共節約了200多萬元資金。而且從第三方機構檢測的各項數據來看,他修的這批農村公路,各方面都算得上頂尖的。

  鄭光勇説,自己修路的時候,都要隨身帶“兩把尺子”,一把是手中的尺子,對農村公路建設嚴格測量、嚴格監督,把錢用在了該用的地方。二是心裏裝一把尺子,量的是群眾利益、做人做事的原則底線。

  “省下的錢,想用在今後修更多的路。今年,我們已經拿到20公里的修建項目了。”鄭光勇説,他想再多修些路,讓農村人自家的院子,都能連上一條平坦的水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