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潼南高新區的重慶萬沙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重慶市重點扶持的大型電子工業龍頭企業之一。圖為該公司的智慧終端産品生産線。記者 冉瑞成攝
潼南高新區圍繞“高”“新”做文章,大力培植高新技術産業集群,走出了一條西部內陸地區特色産業集群創新發展之路,成為重慶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重慶潼南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地處成渝經濟區的中心地帶,由智慧製造、循環經濟和節能環保3大産業園以及1個現代農業創新高地組成。只有6.82平方公里,卻擁有200多家科技型企業、32家企業工程技術中心、36家協同創新中心,合作院校超過100所……在潼南高新區,每一寸土地都釋放著強勁的發展動能。
潼南區委書記曾菁華表示,潼南高新區以升級建設國家高新區為重要抓手,突出産業發展“智慧化、融合化、綠色化、集約化”,努力將潼南高新區建設成為開放協同創新引領區、智慧終端及智慧化應用先行區、循環經濟發展試驗區、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區。
産業打“智慧牌”
走進位於潼南高新區的埃斯頓(重慶)機器人工程有限公司,研發人員正在對一條“鈑金柔性智慧製造生産線”進行性能調試。不久,這條生産線將銷往一家製造企業。
“通過它,企業可以實現在一條生産線生産多種産品,並對産品數量和型號進行定制化生産,降低生産成本。”埃斯頓(重慶)機器人工程有限公司銷售工程師陳德洪告訴經濟日報記者。
在潼南高新區,像埃斯頓這樣的智慧裝備及機器人項目目前共有20多個。潼南高新區圍繞智慧製造産業鏈關鍵環節構建企業矩陣,不斷提高産業集中度和配套水準,已經初步形成了從研發、製造、行銷到服務的智慧製造鏈條。
不久前,以俄羅斯品牌手機YOTA為主的高端智慧終端手機生産基地項目正式落戶潼南高新區。之所以選擇潼南高新區,YOTA公司看中的正是這裡日趨成熟的智慧終端産業鏈。高新區液晶顯示屏、電池等産業鏈完善,形成了手機整機、物聯網、車載智慧設備、智慧穿戴、智慧家居、新型顯示等智慧終端産業。
創新資源共享
電鍍廢水處理,一直是困擾重慶電子信息製造業發展的難題。然而,在潼南高新區,重慶巨科環保公司通過自主研發“電鍍廢水閉路循環裝置”等20多項高新技術,不僅讓重金屬廢水實現了凈化循環再利用,而且吸引了多家配套企業入駐巨科環保電鍍工業園內。
記者在巨科環保電鍍工業園的廢水處理車間看到,成分不同的電鍍廢水通過不同管道輸送至處理車間後,經過過濾、除油、隔膜壓濾等工藝組合,最終變為可重新利用的中水。同時,電鍍廢水中所含的銅、鎳、鉻等重金屬經過處理後轉換成了銅粉、氫氧化鉻、碳酸鎳等工業生産原料,實現了資源回收再利用。
新技術與傳統産業的結合,催生了新産業和新模式。巨科環保公司技術總監黃鬱琳告訴記者,巨科環保電鍍工業園採用“入園企業只排污不治理、污染物由園區統一治理”的第三方治污新模式,並通過再生資源利用帶動了新材料等節能環保産業發展。
依託巨科環保電鍍工業園,潼南高新區建起了“重慶市重金屬污染防治産業研究院”“重慶陽級氧化工藝技術創新中心”“重慶電鍍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博士後工作站等創新平臺,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科研院所為支撐、“政産學研資用”相融合的開放式協同創新體系。
“只有推動企業、科研機構、高校、創客等創新主體協同,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要素協同,才能有效提高創新效率,加速釋放創新潛能,培育新動能。”潼南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潼南高新區有100多家企業與中國農科院、江蘇應用技術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100多所科研機構和高校對接合作,實現研發資源的協同共享。
三産融合發展
匯達檸檬科技公司成立了以檸檬深加工産品開發等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為主的重慶檸檬産業技術研究院,圍繞綠色食品、美容護膚品、生物保健品開發出3個系列300余種檸檬産品,出口到俄羅斯、菲律賓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産值超過10億元。“公司通過要素聚集和科技創新,已經逐步走出了‘檸檬種植—檸檬深加工—檸檬旅遊’的‘一二三産融合’全産業鏈發展新模式。”匯達檸檬科技公司副總經理張幫奎説。
匯達檸檬科技公司的發展是潼南高新區推動一二三産業融合創新的縮影。潼南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産生乘數效應,已經成為潼南高新區新的競爭力。據了解,通過高新技術跨界融合,潼南高新區發展起了檸檬、玫瑰、桑葚、蔬菜等農産品精深加工業,並帶動了農産品機械裝備、農産品電子商務、冷鏈物流、鄉村旅遊、養生養老等關聯産業發展,成為重慶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試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