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隨著網絡購物的不斷發展,網購騙局層出不窮,手段也是五花八門。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快遞公司,以弄丟受害者快件為幌子,承諾按受害者購買物品的幾倍價值賠償實施詐騙。近日,家住重慶九龍坡區謝家灣的張女士就被這種新型的詐騙方式騙走5000元。
事發當日下午,張女士接到一個自稱某快遞公司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稱張女士在“拼多多”購物APP上購買的商品被快遞員弄丟,公司深表歉意,願意按照張女士購買商品價格的五倍數額進行賠償。由於張女士確實還沒有收到購買的物品,且對方又準確説出了張女士購買物品的名稱及價格,張女士便對此深信不疑,並添加了對方的微信號。
對方的微信不斷發來語音,指導張女士進行操作,由於張女士對微信功能不太熟悉,就按照對方指示點擊操作,並且掃描了對方發來的二維碼。操作完成後,對方説沒有成功,還讓張女士按照之前的步驟再操作一次,這時張女士感覺有點不對勁,就給丈夫打電話詢問。其丈夫説對方可能是騙子。張女士此時才發現,原來對方讓其通過“微粒貸”功能貸款借款,再發二維碼讓張女士掃描,將貸款公司轉至張女士卡中的錢款取走,張女士已被詐騙5000元。張女士急忙撥打110向謝家灣派出所報警。
目前,謝家灣派出所已經立案偵查,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民警表示,利用受害人手機向貸款公司貸款,然後再將錢款騙走的案例,今年來九龍坡區已經發生多起。這與以往直接騙取受害人手機銀行卡賬戶或者支付寶賬戶錢款的手法有很大不同,也更有迷惑性。同時,由於受害人被動與貸款公司發生關係,隨之滋生的債務關係,還可能引發次生的糾紛和刑事案件。因此,對於此類退款騙局,特別是對方的“掃碼”要求,市民切記要不信、不掃、不轉、不提供驗證碼。
針對此類詐騙,民警提出三點防範建議,一是詐騙分子先以快遞丟失較大數額賠償為誘餌,再通過受害者對微信功能和新興網絡金融交易平臺不熟悉的弱點進行下套。讓受害者從微信“微粒貸”借款,接著讓受害者掃描二維碼進行網上支付,達到騙走錢財的目的。
二是市民在網上購物商家發貨後,出現快遞破損或丟失的情況,快遞公司一般不會主動聯繫買家進行理賠,凡接到自稱是快遞公司且主動大幅度向市民理賠的電話,基本可以斷定是詐騙電話,應立即挂斷。
三是市民購物遇到問題,要第一時間與商家或購買平臺聯繫核實,不要輕易按照不明身份人員的提示進行操作,更不要掃描對方的二維碼或者告知對方銀行動態驗證碼。如果不能判斷真偽,可撥打110求助諮詢。(文 馬法力 編輯 朱明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