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奉節:從詩城到“詩·橙”
重慶日報  2018-04-20 15:54:17

  奉節,因李白、杜甫、劉禹錫等詩仙詩聖留下的千古名篇,而被稱為“中華詩城”;奉節臍橙,酸甜適度,汁多爽口,獲得“中華名果”“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地理標誌産品”等名片,而揚名全國——如今,奉節這座詩城正以“詩·橙”文化為支撐,走上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千年詩城的根源

  詩城奉節,有厚實的文化根源——

  1000多年來,詩仙李白在這裡留下被稱為天下第一快詩的《早發白帝城》,詩聖杜甫留下了被稱為天下第一律詩的《登高》,劉禹錫留下了被稱為天下第一情詩的《竹枝詞 楊柳青青江水準》,康熙帝則為奉節留下了天下第一景詩《賜傅作楫》。

  其實,奉節的詩城文化不僅有這4個“天下第一”。千百年來,眾多文人墨客在此“登三峽之巔,咏絕美風景”,李白、杜甫、劉禹錫、陸游、李賀、孟郊、元稹、白居易、蘇軾、黃庭堅、范成大等在奉節或為官、或旅居,留下了萬餘首傳世名篇。

  奉節,是中國詩歌繞不開的地標,是中華唯一的千年詩城。2017年,奉節縣捧回了一塊金燦燦的牌子:中華詩城。

  “詩仙詩聖為奉節留下中華詩城的根基,歷屆奉節縣委、縣政府都非常重視詩城文化的建設。”奉節縣委宣傳部負責人説,正是因為堅持詩城文化的傳承,才打造出了中華詩城這張名片。

  詩城無處不見詩

  “夔州橙正黃,商賈聚瞿塘。舉目山披翠,穿林果泛香……”這是奉節縣幸福鄉十里村農民詩人趙雲鵬所作《奉節橙黃時節》中的詩句。

  今年73歲的趙雲鵬,如今是夔州詩詞學會副會長。幾十年來,他熟讀唐詩宋詞,創作了大量詩詞作品。去年,還參加了縣裏組織的“詩詞挑戰賽”。

  “奉節通過詩詞學會、研究會等,培養出了一大批本土詩人。”奉節夔州詩詞學會會長陳學斌説,目前,奉節通過“夔州詩詞學會”“杜甫夔州詩研究會”“三國文化研究會”等多個詩詞學會,已累計發展會員2000余人。每年定期出版《夔州詩詞》《夔門詩訊》《三峽詩刊》等詩詞刊物,發表本土詩人的作品。

  奉節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説,2017年,該縣開展了詩詞進校園、進機關、進社區、進院壩、進企業、進景區的詩詞“六進”活動,通過朗誦比賽、平面載體宣傳、産業包裝、景點講解等多種方式,在全縣形成了濃厚的詩城文化氛圍。

  同時,縣裏組織編印了《夔州詩詞鄉土教材》《夔州詩50首口袋書》,分發到全縣各中小學校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及村、社區;還與中華詩詞學會共同舉辦了首屆“中國·白帝城”國際詩詞大賽,共收到全國30個省市4622首詩詞作品。

  在城市建設方面,奉節也融入了詩文化。奉節的很多河流、道路、廣場、公園、學校、酒店等,均以詩人或詩詞相關的內容命名。還新建了夔州博物館,復建夔州古城,完整地保存了依鬥門;建設忠義廣場,塑造了諸葛亮雕塑,並將前後出師表刻于背景墻;新建鳳凰山梯道,將夔州詩詞刻于道路兩側;建設詩城廣場、詩仙廣場……如今,詩城無處不見詩。

  從詩城到“詩·橙”

  “萬株橙樹栽雲裏,千畝碧波入畫廊……”這是奉節謙耀生態發展農業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林世德所作《奉節·臍橙》詩中的詩句。他的這首詩曾入圍2017年首屆“中國·白帝城”國際詩詞大賽。

  臍橙,是奉節的特色農産品,全縣已有數十萬畝;夔門、白帝城、天坑地縫等,是奉節具有文化韻味的旅遊景區。如今,奉節的詩城文化有了新的內涵,發展為推進奉節經濟的“詩·橙”文化。

  “把詩城文化與數十萬畝臍橙結合起來,做大以特色農産品和特色旅遊為主的經濟産業,是奉節‘詩·橙’文化、綠色發展的重要內涵。”奉節縣委宣傳部負責人説,“詩·橙”文化,是文化、農業與旅遊産業融合的“結晶”,推動著奉節旅遊和特色效益農業的發展。

  在文旅融合中,奉節正在整合全縣的博物館資源,通過回購瞿塘關遺址博物館等,建成“3+N”縣級博物館群,打造夔州古建築群研學基地,建成3A級景區,並以此為基礎,建成夔州歷史文化研學基地。今年,奉節還將推出夔州文化尋根之旅、中華詩詞朝聖之旅和夔州紅色文化革命教育之旅3條文化旅遊線路。

  從詩城到“詩·橙”,奉節正在走一條以文化為支撐的綠色發展之路。

編輯: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