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貿業高品質發展 江津探索“市場社區化”新路
重慶日報  2018-04-23 11:38:05

  原標題:商貿業如何高品質發展 江津區探索“市場社區化”新路  

【區縣聯動】【江津】商貿業高品質發展 江津探索“市場社區化”新路【區縣聯動 列表】江津區探索“市場社區化”新路

四月九日,江津雙福新區英利五金機電城。首席記者 崔力 攝  

  商業地産不限購,但有錢就能買到門面房嗎?

  可不一定。在位於江津雙福新區的英利五金機電城,如果你沒有營業執照,沒有五金行業從業經驗,即便兜裏揣著錢去,人家有房也不一定會賣。

  一家什麼樣的市場,竟然這樣“牛”?

  門面房缺乏配套 經營戶深感不便

  三樓一底,底樓展示商品,二樓堆放貨物,三樓辦公和會議,四樓住人,露天屋頂上栽花養草喝茶,鄭維勇正打算把一家老小都搬到這棟位於英利五金機電城的新樓房來,工作生活都放在一塊兒。

  此前10多年,一直做機床進口刀片銷售的鄭維勇,輾轉于較場口得意市場和石橋鋪金冠市場,生意中最煩惱的事情之一,就是門面房缺乏生活配套,使用起來非常不便。“門面都只有幾十個平方米,根本不可能住人,更沒有地方做飯,每天我都不得不回家住,來回要花兩三個小時,中午吃飯只能叫外賣。”

  和瞿開彬比起來,鄭維勇還算是幸運。上個世紀90年代初以來,瞿開彬先後在七星崗、陳家坪、魚洞和李家沱等地租臨街的門面房做五金生意,屢屢被盯梢,小偷待其回家時多次撬開門面偷走物品。

  和經營戶老闆們一樣,他們的員工也因為傳統市場裏的門面房缺乏配套深感不便。來自渝北統景的杜賢容夫婦,此前一直在菜園壩水果市場做幫工。市場周邊沒有便宜的房屋,他們只能租住在幾公里開外的黃沙溪。市場每天晚上12點左右開市做批發,沒有公交車,他們不得不打的前往。“租房、打車一個月將近3000元,相當於一個人的工資。”

  “從總體上看,大型商品交易市場還存在佈局欠科學合理、市場規模過剩、同質化競爭嚴重、新興業態培育不足等問題。”《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大型商品貿易市場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在描述我市專業市場的現狀時,首先就提到規劃佈局的問題。

  商貿市場開發也應“産城融合”

  按照上述《意見》,我市主城核心區的商貿市場將逐步外遷,“兩環”和“兩線”地區,將是外遷或新建市場的主要承接地。

  所謂兩環,即繞城高速和三環高速。江津雙福新區,正好處於兩環之間。如何做好做活一批市場,以此來推動商貿流通行業高品質發展,成為江津區面臨的一道課題。

  一個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市場,究竟該怎麼搞?鄭維勇、瞿開彬、杜賢容夫婦等數百名傳統市場從業者,都成為了江津區的調研問詢對象。此後,江津區商務委又趕赴多個省市,對一些全國知名的成敗案例進行比對研究。

  他們發現,近年來興起的專業市場,大多位於城市郊區。經營戶和客戶一樣,並不住在那裏,大家每天從四面八方趕去交易,晚上交易結束後則人去樓空,市場成為一座空城。城市空間沒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經營戶也早晚兩頭跑,費時費力。同時,潮汐式人流,也給城市交通帶來額外的壓力。

  相反,歷史上一些經久不衰的特色産品交易市場,卻不是這樣。例如,雲南普洱茶葉市場,銷售茶葉的商戶,世世代代都居住於此,自發形成一個集生産生活于一體的大社區,讓整個市場的發展更加良性健康。

  事實上,為避免“空城”的現象,近年來我市不少區縣在規劃工業園區時,通常會注重“産城融合”,即一個城市片區的開發中,不會把所有土地都全部拿來做房地産、商業或工業園區,而是在幾者間配置一個合理的比例。

  發展商貿流通業,為啥不能在國土空間的利用上借用“産城融合”的開發理念呢?認識到這一點後,江津區提出了“市場社區化”的想法。

  門面房銷售也要設置門檻

  最早進入雙福的觀農貿市場項目,被要求拿出一定量的土地用於商品房和配套商業開發。後兩者緊鄰交易市場,只有幾分鐘的路程。

  這種全新的格局,吸引了杜賢容夫婦,市場一開張,他們就來到雙福,在觀農貿市場買房落戶並租賃門面房做荸薺和夏橙批發生意。

  比觀農貿晚些開發的英利五金市場,在吸收前者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社區化程度——他們找到重慶市五金機電商會,以近乎“團購”的方式,給會員企業優惠價格,然後根據其各自需求進行門面房定制。這些聯排別墅一樣的門面房,不同樓層滿足不同需求。同時,英利市場還在二期項目中配置了酒店和餐飲娛樂一條街,讓經營戶和需要過夜的客戶能夠“留得下”。

  鄭維勇和瞿開彬,分別一次性購買了四套門面房,並相互為鄰。“他們都是商會的會員企業,相互之間都很熟,大家聚在一起做生意,天然地形成一個大社區。”英利市場管理方相關負責人説,這種富有情感的“社區化”行銷策略,更能通過“朋友圈”吸引經營戶。和一般市場比起來,他們的門面房要賣得快得多,以至於他們不得不設置門檻,沒有營業執照的,沒有從業經驗的,“非請勿入”。

  江津區商務委相關人士介紹,通過“市場社區化”,近年來雙福新區先後開發的和潤汽摩城、攀寶鋼材市場、消防水暖城、建材商貿城、商用車交易城、重慶汽車4S城等8個商貿項目,大多已經正常營業,沒有出現一般專業市場在開發初期往往會有的大面積商鋪閒置的問題。

  2012年,雙福商貿流通額為48億元,2017年,該數值為502億元,幾乎是每年翻一倍。受此推動,江津區商品零售總額增速已連續4年領跑全市。

編輯: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