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在方所書店讀書。
4月22日,在重慶圖書館展區,市民正在體驗“雕版印刷”。
4月22日,涪陵美心紅酒小鎮圖書漂流亭啟用。據了解,該圖書漂流亭共有6個,目前共有圖書數百冊,專門供遊客免費閱讀,並實行無人看守的誠信管理方式。遊客只要掃下二維碼進行現場登記,就可以帶走書籍。本版圖片均由記者熊明攝
品一杯香濃的咖啡,坐在優雅的環境裏,慢慢閱讀一本好書;參加一場文化沙龍,聽著名作家聊聊他的創作感受;聽一場優美的音樂會,在藝術的熏陶中度過一個愉快的週末……
如今,這一切,在重慶的許多實體書店,你都可以享受到。
與幾年前實體書店集體唱衰的狀況不同,重慶的實體書店近兩年可謂遍地開花。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佈的《2017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顯示,2017年,在全國上下大力發展實體書店促進全民閱讀的氛圍之下,實體書店也走出了負增長態勢,實現了2.33%的同比增長。
有專家稱,實體書店將逐漸向未來書店模式,即書店的3.0時代轉化。那麼,重慶的實體書店現狀如何?邁進3.0時代,重慶的實體書店準備好了嗎?
拼顏值 實體書店 在設計上下大功夫
坐在長長的實木樓梯上,抬頭就能眺望長江和對岸的渝中半島。一旁,是莫比烏斯環的雕塑和吊腳樓般的書架……自2016年底精典書店搬遷到南濱路後,家住海棠曉月小區的李娉就經常到這裡小坐。
李娉告訴重慶日報記者,相比解放碑老店,搬遷後的精典書店顏值的確高了很多。精典書店創始人楊一介紹,落戶南濱路後,書店整體經營情況比過去有了好轉,圖書銷售也有了30%-40%的增長。
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晞亮表示,近幾年,國內外書店行業出現了許多“最美書店”、“網紅書店”,無一例外都是在設計和顏值上略勝一籌,可見顏值對實體書店的重要性。
在重慶,不少實體書店都在設計上下了大功夫,擁有這樣高顏值的書店還不在少數。位於江北觀音橋商圈的“最美書店”——方所書店內,是高低不同的書架、歪斜的柱子和長長的坡道,整個店內設計突出濃濃的山城味道。
大坪時代天街的重慶購書中心,其藝術書籍區則帶著“Loft”(倉庫)氣質,整個區域被分成上下兩層,鐵制的樓梯、精挑細選的藝術書籍,營造出藝術的氛圍……
拼顏值的同時,實體書店還非常注重為讀者提供更舒適的閱讀空間、營造閱讀氛圍。比如位於解放碑的噹噹書店,為讀者免費提供了大約百餘個座位。
講內涵 優質的圖書 和豐富的文化體驗
除了顏值高,實體書店都還很“講內涵”。對於書店而言,其最重要的內涵無疑就是書籍。
去年7月,精典書店獲評“亞洲十大文化地標書店”。楊一表示,精典書店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愛,成為文化地標,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一直堅持把好書推薦給讀者。
“相較于國內其他書店,我們在圖書的選擇上是非常獨特的,包括古籍和翻譯類圖書版本的選擇,標準都非常高。”楊一説,他個人非常願意在書店裏給讀者推薦能夠啟蒙大眾學術思想的圖書。
在方所書店,藝術類的圖書無疑是它最大的賣點。美術愛好者周娟常在方所買美術方面的書籍:“這裡這方面的書籍的確比較全,有好些在其他書店都看不到。”
而書店區別於電商平臺的另外一層“內涵”,便是豐富的文化體驗。
前不久,家住江北的況文林就在方所書店參加了《隨希臘眾神去探險》的新書分享會,這本書的兩位作者——旅遊達人樂行、悅臨用他們自身的體驗,帶來了一個不為大眾所知的希臘。
今年3月10日,著名主持人楊瀾做客西西弗書店重慶星光68店,與讀者暢聊幸福與女性話題。當天在活動現場的90後讀者劉曦坦言自己當時“很激動、很興奮”“見到了心中的偶像,我被她的談吐深深折服。”
事實上,除了新書發佈會、名家見面會,精典、購書中心等實體書店還常常舉辦音樂演奏會、詩歌朗誦會、茶藝分享會、攝影沙龍等各種類型的活動,將書店變成一個多元的文化空間,帶給讀者更多的文化體驗。
是書店也是民宿 書店試水 多業態經營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國共有約80家書店開業,重慶的實體書店也是一家接一家地開,現有實體書店2000多家。楊一稱:“在重慶,讀者是很幸福的,因為有不同類型的書店可以供你選擇。”
要在這麼多的書店中求生存也並非易事,這其中,有書店選擇了多業態經營,成為業界“黑馬”。
南之山書店即是如此,獨特的環境和多業態的經營方式,令它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坐落在植被茂密的南山上,南之山書店在風景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自創立初期,該書店就定位於“愛上以書店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據悉,該書店選址南山的一部分原因,是考慮到市區的租金較高,要實現持續發展相對會比較困難。在多業態發展方面,南之山在書店的基礎上,擴充了多個板塊,包括餐廳、酒吧、展覽館和民宿。
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平時專程上山去南之山書店的人不少,很多時候要在其消費區域就坐還需要提前預定,而週末這裡更是人氣爆棚。
而位於江北嘴的時光裏書店涉足圖書策劃,小書蟲書店也正在準備打造家居生活館,進行多業態的嘗試。
全國開了120家門店 西西弗 準備跨進3.0時代
蔣晞亮稱,目前,國內實體書店經歷了只賣書的1.0時代,融入其他業態的“書店+”的2.0時代,現在開始將逐漸向未來書店模式,即書店的3.0時代轉化。
什麼是書店的3.0時代?在蔣晞亮看來,書店需具有文化消費力、可以盈利、自帶流量等特點,也就是説,實體書店要真正變成一個可以盈利的文化消費地和擁有巨大流量的場所。
西西弗書店近日率先提出,2018年該書店將整體跨入3.0版本的新時代。未來數年,他們將由一家文化傳播公司轉型為文化産業集團,在圖書零售産業鏈和文化産業相關衍生領域,逐步實現産業形態的複合發展。
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截至今年4月18日,西西弗書店在重慶有12家門店,在全國有120家門店,進駐城市接近50個。不僅如此,在主要經營收入方面,西西弗書店圖書佔比80%左右,文創和咖啡加起來佔比20%左右。這樣的成績單,令同行羨慕不已。
重慶日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重慶絕大多數實體書店還停留在“書店+”的2.0時代,以“書店+咖啡”“書店+文創”等模式為主,如何讓書店具有文化消費力,能夠盈利,還在進行探索之中。
西南大學文學院教師徐茜認為,重慶實體書店的整體生態是較為良好的,而實體書店在重慶的發展土壤無疑也不錯,今年年初,噹噹網就將其全國首家線下旗艦店開在了解放碑國泰廣場,此前,方所書店也把它的第三家店開在了重慶,西西弗更是將大本營從貴州搬到了重慶,“隨著城市閱讀氛圍的日漸濃郁,以及相關政策的扶持,我們有理由相信,實體書店的明天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