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慶雲陽一所農村中學的摔跤勵志故事
新華社  2018-05-02 17:04:05

  原標題:摔跤吧!少年,摔出自強自信!——重慶雲陽一所農村中學的摔跤勵志故事

  新華社重慶5月2日電 摔跤吧!少年,摔出自強自信!——重慶雲陽一所農村中學的摔跤勵志故事

  新華社記者周凱、劉恩黎、谷訓

  在簡陋的環境中刻苦訓練,通過摔跤改變命運,開啟不一樣的人生……這可不是在描述印度熱門電影《摔跤吧!爸爸》,而是重慶市三峽庫區雲陽縣紅獅中學校長和學生們上演的中國版摔跤勵志故事。

  山裏中學“逼”上摔跤辦學路

  紅獅中學位於三峽庫區腹地的重慶市雲陽縣紅獅鎮中坪村,面朝浩浩長江,背靠連綿大山。走出大山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是這所中學一千多名孩子的夢想。

  然而,通過考大學走出大山,對這裡的孩子來説並不容易。回想2015年1月調到這所學校時的情景,校長王平仲感慨地告訴記者,全校近1500名學生,其中70%來自留守家庭,建卡貧困戶學生470多人,學生成績普遍較差,當時學校各項指標在全縣排名倒數。

  如何給這些成績欠佳的孩子們找到出路?王平仲和老師們走訪發現,由於長期爬坡上坎,學生們普遍上肢長、爆發力出色,這恰恰是摔跤運動員需要的特質。於是,王平仲和老師們決定,走摔跤運動特色辦學之路。

  他們從重慶專業隊淘來二手摔跤服、摔跤墊,把泡沫釘在墻上防撞,將學校唯一的會議室改成了訓練館。另外,王平仲託人四處打聽,找到了退役摔跤運動員向乙烜到學校當教練。

  2015年當年,紅獅中學摔跤隊組建起來,最初有100多名孩子,每天訓練5小時。因為訓練強度大,不少孩子受不了放棄了,最終有16名隊員堅持了下來。向乙烜説,這16名山裏孩子能吃苦,手腳磨破皮是常事,但從來不叫疼。有一個小隊員在訓練中手肘骨裂,還堅持訓練,後來傷勢加重就醫才知道受了傷。

  訓練不到一年,這批隊員在2016年重慶市第五屆運動會摔跤項目比賽中便迎來“大豐收”,獲得4金2銀6銅,其中2人被輸送到重慶市運動技術學院。

  摔跤開啟孩子成才大門

  摔跤辦學初見成效,堅定了王平仲的辦學思路,“讓一部分有天賦、有條件的孩子成為專業運動員,讓一部分孩子通過體育特長考入高校,為這些山裏孩子開啟一扇新的成才大門”。

  要想培養運動員,先要找到好苗子。在縣城北部的農壩鎮,王平仲發現12歲的女孩付坤寧身體條件出色,可付坤寧父母認為女孩子不應該摔摔打打,不同意孩子加入學校摔跤隊。王平仲多次上門將摔跤視頻放給付坤寧和她父母看,介紹摔跤運動。付坤寧看了視頻後對摔跤産生了興趣,而王平仲的誠意也打動了付坤寧父母,他們同意讓孩子先去學校試訓三個月。

  經過幾個月的訓練,在2017年4月重慶市的摔跤比賽中,付坤寧僅用10秒時間就擊敗了專業隊的運動員奪冠。摔跤國家隊教練潘教利看到付坤寧的比賽視頻後十分興奮,決定親自培養這個好苗子。付坤寧從此跟隨教練走出大山,走上了專業摔跤運動員的道路。

  三年來,紅獅中學共獲得全國摔跤錦標賽6枚獎牌、重慶市冠軍33個,培養國家健將級運動員2人、一級和二級運動員23名。在縣裏的支持下,紅獅中學擴建了食堂、運動員宿舍,新建了一座專業摔跤場館,聘請了從國家隊退役的專業教練,目前學校摔跤隊達到了126人。

  摔出自強自信、精彩人生

  “摔跤不僅僅是一項運動,我們將摔跤運動中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作為學校辦學理念,希望更多學生通過摔跤收穫抗挫折能力,強健體魄,找到自信,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王平仲説,2017年30多名學生因摔跤特長升入本科院校,其中3名學生考入重點院校。

  高三學生吳本銀家境貧寒,初中畢業後他本想外出務工補貼家用。通過老師做工作,吳本銀接觸了摔跤並喜愛上了這項運動,經刻苦訓練,2016年被授予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為了早日緩解家庭負擔,吳本銀放棄了成為專業運動員的想法。談到未來的打算,他對記者説:“通過自主招生考取體育院校,將來當體育老師。”

  曾獲得市級比賽四連冠的女學生黃丹,被輸送到湖北體育職業學院進行了一年的專業訓練,去年卻出人意料地返回學校準備高考。當學院教練最後一次打電話來勸她時,黃丹沒有多説,只是挂掉電話就哭了。

  王平仲介紹,黃丹家裏四姐弟都由年過七旬的爺爺奶奶撫養,她説要儘早工作掙錢養家,不能離爺爺奶奶太遠,“説到這些我也就沒辦法再勸了,這些孩子懂事”。

  為讓吳本銀、黃丹等13名摔跤隊員備戰高考,學校單獨將他們組建成一個班,有針對性地輔導。高三數學教師胡波深有感觸地説,摔跤運動讓同學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這些山裏孩子從小就缺乏自信,摔跤運動讓他們知道自己能行”。(完)

編輯: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