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為更好地開展巴文化傳説"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教育,豐富和活躍校園文化生活,促進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將"非物質文化遺産"世代相傳, 近日,重慶市巴南區雙河口鎮羊鹿山小學20余名二年級學生來到羊鹿山“巴文化傳承”基地,舉行了“學習巴文化傳説,傳承文明精髓”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專題片錄製活動。
巴文化傳説代表性傳承人講述巴文化傳説
活動由重慶市巴南區宣傳部、文化委、教委、共青團委等主辦,雙河口鎮、豐盛鎮文化服務中心主任、羊鹿小學校長、巴文化傳説非遺傳承人等參加了此次活動。
據了解,巴南區雙河口鎮羊鹿山屬“巴文化傳説"傳承基地2009年獲重慶市人民政府文化委批准,入選重慶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産“巴文化傳説”名錄。“巴文化傳説"傳承基地與“夢想·陽光圖書閱覽室”由代表性傳承人自籌20余萬元資金,修建於羊鹿小學附近,定期免費為大中小學生傳承巴文化和借閱圖書。
活動當日,巴文化傳説代表性傳承人向學生們講述巴祖、巴將軍、巴言、巴技、巴地等傳説。羊鹿小學校長髮表講話,倡議全校師生秉承“人人知曉、人人學習、人人傳承”的原則,讓非遺從基地走進課堂、走進生活。
巴文化傳説代表性傳承人介紹,巴文化傳説以“忠勇、大德、廉孝、慈善”傳承三千年多年,巴文化是中國古代西南及中南地區的巴國王族和巴地各族所共同創造的全部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及其社會結構的總和。據專家學者考證,“巴”的地域範圍大體界定在重慶全境、北起漢水、南至鄂西清江流域、東至鄂西、西達川東的地區。春秋戰國之際向西發展,在民族遷徙的過程中,巴族的文化得以沿途傳播,也得以與其他族群進行交流。巴文化在秦漢統一以後,開始融入華夏文化共同體。其主要代表有巴渝舞、巴鄉清、巴人風情、巴人神話傳説等。
活動中,羊鹿山小學教師與學生積極參與,嘗試講方言、跳巴舞、唱巴歌、制茶敬茶等巴文化傳承活動。當地文服中心工作人員説:“我們希望羊鹿小學帶頭以繁榮學校民間語言文化、深化課程建設為契機,精心組織落實非遺課程,在探索中總結,在總結中提煉,在提煉中昇華,做出特色、做出亮點,為全鎮課程改革和校園非遺文化傳承創造經驗,老師學生人人會講、會傳巴文化傳説“學習巴文化傳説,傳承文明精髓。”(文/圖 熊祥君 編輯 朱明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