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本珍藏了10年的記賬本 記錄下3850元愛心和善意
重慶晨報  2018-05-04 10:12:18

【山城故事】一本珍藏了10年的記賬本 記錄下3850元愛心和善意

劉瑾的記賬本裏,記錄下每筆“愛心營養費”的用處。

【山城故事】一本珍藏了10年的記賬本 記錄下3850元愛心和善意

▲劉瑾(左)和劉玉梅拿著當初的合影。

【山城故事】一本珍藏了10年的記賬本 記錄下3850元愛心和善意

現在的楊珊朝氣蓬勃。

  “你看,每一筆我都記著呢,這是大家的真心,不能亂花的!”重慶市人民醫院的醫生劉瑾,從辦公室抽屜裏拿出那本翻了無數次的“紅梅”筆記本,這個筆記本跟了她10年,裏面記錄著她和北川女孩楊珊的緣分。

  3850元愛心款 每一筆都有詳細去處

  最近幾天,劉謹和同事劉玉梅,偶爾會聊起遠在成都的小女孩楊珊,“十年了,真是太快了。”

  每年5月,劉瑾都會從抽屜裏翻出那個記賬本,細細看上幾眼,裏面記錄著她和楊珊的緣分。

  記賬本的第一頁,是一個個劉瑾再熟悉不過的名字,名字後面是大小不一的數字:“羅佳 200元”、“賀瑜 200元”……劉瑾和劉玉梅的名字在這一頁的最下方,一根細線橫過本子,細線下寫著“3850元”。

  十年前,四川北川中學的楊珊,從地震廢墟中被救出,送到重慶市人民醫院(當時的重慶市中山醫院)救治。之後,劉瑾和劉玉梅的同事、朋友陸續送來了這“3850元”錢。“一定要讓孩子補營養!”當時,他們這樣囑託劉瑾。

  十年了,這些錢早已經花掉了。怎麼花掉的呢?翻開賬本的第二頁,每一筆花銷歷歷在目:“6月13日,德克士 28.00元”“6月13日,蔥 白菜 1.00元”“6月24日,豬肝 11.00元”……每一天,都有詳細的記賬,每一筆賬,都精確到每分錢。

  最後一筆賬,不在筆記本上,而是在劉瑾的微信錢包裏:2017年底,她通過微信給劉瑾轉賬500元。

  至此,劉瑾心裏挂了10年的石頭終於落了地,“當年,他們給我的囑託,我終於完成了!”

  灰暗記憶裏

  有一道美味的酸菜魚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改變了北川中學高二學生楊珊的人生,那一年,她只有16歲。5月20日,雙腿受傷嚴重的楊珊被送進中山醫院治療。因為感染嚴重,楊珊出現了“氣性壞蛆”並發癥,直接進入醫院的重症監護室隔離治療。

  最終,醫院將照顧楊珊的任務交給了劉瑾和劉玉梅。“當時,她一天一句話也不説,臉上永遠都是憂鬱。”看著瘦弱、沉默的楊珊,劉瑾心疼不已。

  每天一早,劉瑾和劉玉梅就會穿上厚厚的防護服,到隔離病房和楊珊説話,女孩躺在病床上,雙眼無神。“今天才熱喲,阿姨衣服都打濕透了!”“我女兒昨晚上抓了只瓢蟲,我全身發麻,她卻説乖。”大多數時候,都是劉玉梅和劉瑾自説自話,但她們從不會缺席。

  幾天后,楊珊轉到了普通病房,劉瑾帶著小女兒去看她,也許是小姑娘拉著楊珊的手喊“姐姐”的真誠打動了楊珊,她開始和劉玉梅、劉瑾説話聊天。

  “珊珊,阿姨做飯可好吃了,要不要給你露一手?”從隔離病房出來,楊珊開始接受多次截肢手術,各種藥物和截肢帶來的痛苦,讓楊珊的食量越來越小,負責照顧她飲食的劉瑾急得不行。在劉瑾的一再追問下,楊珊終於開始提要求,“我想吃酸菜魚。”在家時,楊珊的媽媽就經常給她做這道菜,生病以後,她再也沒吃過。

  酸菜魚恰好也是劉瑾的拿手菜,她用那筆“愛心營養費”,買來各種食材,在解放碑的家中做好,用保溫壺送到了楊珊面前。

  “真是太好吃了,即使過去了那麼多年,我都還記得那個味道。”酸菜魚成了楊珊在醫院那段時間的最深刻記憶。她在中山醫院住了近三個月,酸菜魚成了每週都會出現在飯桌上的美味,只要楊珊想吃,劉瑾一定給她做。

  回去上學

  每年500元,她都獻了愛心

  2008年8月,楊珊要轉院到另一家醫院安假肢,想著孩子還沒逛過重慶,劉瑾和劉玉梅決定帶她出去玩一圈。

  推著醫院借來的輪椅,劉瑾和劉玉梅帶著楊珊一家去了洪崖洞、解放碑。所有留下的照片中,兩人都依偎在楊珊的輪椅旁,蹲下身子,和她貼臉看著鏡頭微笑,鏡頭中的女孩剪著短髮,面色白皙紅潤,終於有了笑容。

  楊珊出院了,劉瑾每隔一段時間就給她打個電話。電話那頭,楊珊告訴她,“阿姨,我今天安假肢了。”“阿姨,我可以站起來了。”“阿姨,我回學校讀書了。”……每一個變化,都讓劉瑾激動。

  後來,楊珊考上了西南財經大學。劉瑾和劉玉梅想著孩子獨自在外,那筆3850元的“愛心營養費”還有一部分沒有用完,兩人一合計,決定每年給楊珊打500元。

  在劉瑾和劉玉梅看來,這筆錢給楊珊天經地義,但楊珊卻不這麼認為,“我特別不好意思,那又不是我的錢,而且我已經自己能養活自己了。但劉阿姨都是用郵政轉錢,我退不回去。”

  “我就想,這些錢本來就是愛心,那我就把愛心轉出去,這錢也算用對了。”每年,楊珊都會特別關注網絡平臺上的求助信息,在認真了解後,把這500元錢捐贈出去。

  明年回來

  看看溫暖善意的好心人

  畢業後,楊珊留在了成都工作,和劉玉梅、劉瑾的交流,也大部分改在了微信上,逢年過節的問候,楊珊從未忘記。

  去年底,劉瑾和劉玉梅閒聊,才想起3850塊錢裏還剩最後500元,劉瑾立馬把錢用微信給楊珊轉了過去。“阿姨,怎麼這麼久了還給我轉錢?”楊珊再次拒絕,但劉瑾仍舊堅持,“不給你,我不安心。”劉瑾説,隔了好幾年才想起來給她,是因為當初自己不會網上轉賬,工作忙起來年年忘,才拖了這麼久。

  轉眼,離開重慶已經十年了,其間,楊珊只在2009年回過一次醫院,那時她剛剛復健成功,“就是想讓她們看看我能走路的樣子,讓她們放心。”

  現在,楊珊有著自己滿意的工作,努力地生活著,“以前覺得截肢可怕,後來發現就那樣。以前覺得獨自外出讀書可怕,後來發現,也還好。”楊珊説。

  “十年了,也該回去看看了。”楊珊想回醫院看看,看看自己當年的過往,看看劉阿姨,也看看重慶這些年的變化,她還準備把自己即將中考的妹妹一塊帶回去。

  十年前,只有4歲的妹妹跟著母親,來到重慶照顧身患重病的姐姐,她並不懂姐姐經歷的苦難,也不懂身邊那些醫護人員的付出,“我想讓長大後的她,再回到那裏,重新了解那些善意。”(重慶晨報記者 石亨)

 

編輯: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