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口縣推進農村合股聯營 “股份農民”樂了
重慶日報  2018-05-07 13:27:16

  原標題:城口縣推進農村合股聯營集體經濟強了 “股份農民”樂了

  開欄的話

  重慶是一座英雄之城、紅色之城。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産黨曾在城口、石柱、酉陽、秀山、黔江、彭水、涪陵7個區縣(自治縣)建立過革命根據地,留下無數光輝的戰鬥足跡和英勇故事。

  為踐行“走轉改”精神,挖掘重慶市革命老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實現創新發展的故事,連日來,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新聞辦和集團團委組織青年記者,分赴7個革命老區進行採訪報道。今日起,本報開設“青年記者老區行”欄目,反映革命老區幹部群眾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生動實踐。

  5月2日,陽光燦爛。城口縣北屏鄉月峰村的何仙姑食用菌農民股份合作社裏,工人們正忙著培育香菇和灰樹花(一種菌類),碼放整齊的菌袋堆滿一個個塑膠大棚。

  合作社負責人張正清告訴重慶日報記者,這一季的羊肚菌剛收穫,按目前濕菌80元/斤、幹菌700多元/斤的價格算,僅這一項,預計將給合作社帶來15萬元左右純收入,“這個合股聯營模式要得!”

  合股聯營 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

  地處大巴山腹地的城口縣,地理條件被當地人稱為“九山半水半分田”。怎樣讓“巴掌田”“雞窩地”實現最大效益,讓小而散的個體農戶經濟實現組織化、規模化發展,保證村民穩定增收,一直是當地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難題。

  去年8月,該縣開展村集體經濟組織試點工作後,這個問題的答案逐漸清晰。

  “為實現農村資源要素價值最大化,我們推進合股聯營,將能産生價值的資源資産均探索入股,通過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健全農民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農民長期穩定增收。”該縣農委負責人介紹。

  自試點工作開展以來,該縣從193個村(社區)中選出農村集體經濟實力較好、村委班子力量較強、積極性較高的24個村(社區)作為試點,在清産核資基礎上,指導各村結合自身資源稟賦,科學編制規劃,成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即股份經濟合作社。

  在合作社的經營上,採取自主、控股和參股等不同合股方式,最大程度撬動社會資本進入,同時鼓勵農民自願以土地折資入股到集體經濟組織,成為“股份農民”。

  一份産業帶來多份收益

  “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後,若缺乏産業實體支撐,最終也是一個‘空殼’,起不到實際作用。”廟壩鎮香溪村黨支部書記劉漢東表示。

  作為試點村之一,香溪村在成立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後,經過民主評議,又在村幹部主導下成立了城口縣旺香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和幽峽茶葉有限公司,重點發展茶産業和旅遊業。

  “我們村有悠久的種茶歷史,但一直未形成規模。”劉漢東説,幽峽茶葉有限公司成立後,村集體經濟組織與二、六、七社的112戶農戶分別以55萬元資金和土地折資入股,共同打造九重山茶葉品牌,並在600畝老茶園的基礎上,又新種植了600畝新茶,畝産值達1萬元左右。

  劉漢東介紹,從茶樹的種植、管理到茶葉的收購、銷售全由公司負責,村民可在茶園內務工。入股的村民每年可享公司利潤15%的分紅,以及土地入股分紅。同時,村集體經濟的分紅收入還將對全村村民進行配股分紅。“若村民選擇自銷茶葉,還能獲得銷售額的10%作為獎勵。”劉漢東介紹,這樣一來,村民通過這一個産業最高能獲得5筆收入,與此前相比,每畝地收入可增加1000—1500元。今後,隨著産業發展不斷成熟,增收空間還能進一步擴大。

  “只要勞動了就能賺到錢。”當地貧困戶劉朝瓊告訴重慶日報記者,她家種了6畝多茶樹,原本年收入1萬多元。如今,將土地入股幽峽茶葉公司後,通過分紅加上在茶園務工,年收入可達到2萬元以上。

  專業公司技術入股,産業發展更有底氣

  與香溪村不同,月峰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後,選擇了同專業的農業公司合作。

  月峰村黨支部書記梅可書介紹,月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之後,結合村裏的土壤、氣候、周邊産業發展等因素,決定發展食用菌産業。

  “食用菌産業價值高,但是技術性太強,我們村缺乏專業的技術人員。”梅可書説,基於此,在鄉政府的牽線搭橋下,月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選擇了城口縣松坤菌草公司作為聯營對象,共同組建了城口縣何仙姑食用菌農民股份合作社,種植羊肚菌、灰樹花、香菇等。

  在合股聯營中,月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以100萬元資金及40畝集體土地入股,松坤菌草公司以技術入股,當地21戶農戶也以10余萬元自發入股,總共建起44個標準化大棚。

  “利用松坤菌草公司在生産、加工、銷售上的優勢,每個大棚年凈收益預計可達7000元左右。”梅可書介紹,這些收益在扣除20%作為合作社日常運行費用後,剩餘部分將按照各方出資比例進行分紅;此外,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得收益還將向全村村民進行再分配,其中30%將分配給全村建卡貧困戶。

編輯: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