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學堂活動在南開小學舉行。記者 石濤 攝
華龍網5月8日19時05分訊(記者 劉艷)説到甲骨文,很多人或許首先想到的是“天書”。但你知道嗎?它是我國歷史最為悠久的成熟文字。為讓更多人了解甲骨文,弘揚傳統文化,今(8)日,“甲骨文學堂”進校園活動走進南開小學。在60分鐘的時間裏,孩子們穿越到商周時期,體驗甲骨文的魅力。
現場:體驗文字的奇妙
小學生們一起欣賞甲骨文作品。記者 石濤 攝
“我們把它想像成天空,就像天空中有小水滴掉下來。大家猜猜看這是什麼字?”活動現場,在簡要介紹了甲骨文的來歷之後,重慶甲骨文字社的志願者張明均指著投影上的甲骨文,開始讓孩子們識字。
“雨!”孩子們在張老師的提示下,大聲説出答案。
“這次從天空落下的除了小水滴以外,還有大片大片像羽毛一樣的東西……”
“雪!”同學們迫不及待地回答。
記者看到,在張明均的引導下,這些四年級的孩子通過觀察字形、分析結構,認識了與自然有關的21個甲骨文字。
“以前我也在其他地方看到過甲骨文,覺得好複雜,但今天接觸之後,才發現甲骨文背後的秘密,每個字都如此生動形象。”該校四年級三班學生小歆説。
這樣的情景只是“甲骨文學堂”進校園系列活動的一個縮影。重慶沙坪壩區圖書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讓小學生們更好地了解甲骨文,從2016年起,他們與重慶甲骨文字社合作,推出“甲骨文學堂”,以此開展群眾甲骨文知識普及。如今,“甲骨文學堂”創辦兩年,已先後走進西永一小、土主小學、森林實驗小學等,讓近萬名學生了解了甲骨文。
傳承:“冷門”不冷 你也可以來體驗文字之旅
小學生一起練習甲骨文書法。記者 石濤 攝
“要讓群眾真正了解甲骨文,還需要在傳播方式上多下功夫。”沙坪壩區圖書館相關負責人説,辦“甲骨文學堂”是圖書館傳承漢字文化的一次公益性探索, “甲骨文學堂”就是要把專業的知識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展現給大家,並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和接受。
“比如,我們會挑選一些象形程度高的字介紹給孩子,通過解讀文字背後隱含的歷史文化信息,以及這個字從古到今曆史演變發展過程,讓他們理解和掌握漢字的一些特徵。”重慶甲骨文字社志願者陳華洪説。
在開展甲骨文傳承的同時,這些志願者也在提升自己的專業水準。沙坪壩區圖書館請來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專家向重慶甲骨文字社志願者授課。目前已開辦5期,累計參加培訓的志願者300余人次。
沙坪壩區圖書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甲骨文學堂”將會繼續擴大服務範圍、豐富服務方式,延伸出甲骨文篆刻、書法、刺繡等,讓甲骨文字以更多的形式展現出來,讓更多人走進甲骨文。如果你也對甲骨文感興趣,沙坪壩區圖書館在寒暑假將開少兒課堂,免費開展集中的系統化甲骨文基礎知識學習,你可通過該館官網或官方微信報名參與。
新聞延伸
猜一猜,這些甲骨文對應哪些常用漢字。記者 石濤 攝
這是“甲骨文學堂”上展示的甲骨文,看看你能認識幾個?
答案:第一排依次為:日 月 明
第二排依次為:雷 申 雨 雪
第三排依次為:石 田 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