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汛期已經來臨,連日來,各區、縣各有關部門結合工作實際,及時研究部署,狠抓安全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全力防範生産安全事故發生,確保重慶市安全生産形勢穩定。
巴南:多措並舉推進高溫汛期安全生産
巴南區三舉措部署高溫汛期安全生産工作。一是強化培訓升素質。區安委會組織全區各鎮街(園區)、區級行業主管部門分管負責人和安監辦主任開展2018年全區安監幹部培訓,對100余名安監幹部進行培訓,提出了高溫汛期安全防範措施,提升了全區安監幹部應對高溫汛期安全生産的業務能力和監管水準。二是提前研判嚴管控。區安委辦4月中旬發出安全生産風險研判預通知,要求區級各部門于5月上旬對本行業、本領域的生産經營單位進行研判,確定風險等級和管控措施。區政府將於5月中旬開展區級風險研判,確定出2018年高溫汛期風險清單和責任單位。三是全面排查除隱患。規範制定並嚴格落實年度監督檢查計劃,按照“檢查診斷、行政處罰、整改復查”閉環執法要求,截至目前,共檢查生産經營單位11533家次,出動24352人次,查出隱患18530處,下達整改指令6053份,整改17140處,整改率92.5%,責令停産停業39家,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92個,關閉5家,行政拘留3人,移交司法機關5人。
永川:成立200個值班組保汛期安全
汛期來臨,永川區高度重視,突出四項措施,切實抓好汛期安全防範工作。層層履行“屬地管理”、“一崗雙責”責任,組織120個檢查組,實行日排查、周研判,全面掌握安全風險。突出交通運輸、建設施工、煤礦及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等重點領域。採取明查暗訪、隨機抽查等方式,逐個排查了650個重點企業、場所,並針對性制定防範山洪、泥石流、城市內澇、地質災害等應急預案。
加強值班值守,嚴格執行鎮街、部門、企業領導幹部到崗帶班和關鍵崗位24小時值班制度。鎮街、部門成立值班組200個,參與值班人員1000多人,企業值班8000多人,對重點場所嚴防死守。各個部門加強了信息共享和應急聯動,加強了災害性天氣、地質災害預測預報,及時發佈暴雨、雷電、大風等預警預報信息50條。
加強安全宣傳,全區上下迅速傳達、深入學習領會中央及地方近期重要批示精神,統一思想,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防控較大以上安全事故發生。同時開展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單位、進農村“五進”宣傳活動,充分運用永川網、“微發佈”等傳播平臺,及時做好交通安全、森林防火、災害防範等知識技能的宣傳,共發佈安全知識2300條。
秀山:發現整改安全生産隱患1200多個
秀山縣“五個強化”抓實高溫汛期安全生産工作。強化組織領導。全面分析和評估本地區、本行業領域安全生産工作特點以及自然災害引發生産安全事故的風險,制定工作方案,細化保障措施。
強化風險研判。鄉鎮(街道)認真查找轄區安全風險,落實管控措施,部門查找當前突出問題,研討解決辦法,企業分析內部危險源,制定防範措施。
強化預警機制。縣安委辦組織安監、氣象、國土、水利等部門召開協調會,按照部門職責做好水情及惡劣天氣預測預報,建立高危企業氣象預警平臺,及時發佈防汛預警信息。
強化管控措施。突出重點區域和領域、重點單位、重點環節全面開展汛期安全檢查,督促企業制定有效防範措施,全面加強安全隱患排查治理。
強化應急值守。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並加強演練,做好搶險救援各項應急準備,嚴格落實領導幹部到崗帶班和關鍵崗位24小時值班制度。高溫汛期安全生産大排查大整治大執法工作開展以來,全縣累計出動人員350余人次,出動車輛120余臺次,累計檢查企業886家次,發現隱患1250個,已整改1212個,整改率達97.0%。
巫山:啟動“降事故、保平安”專項行動
巫山縣立足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多措並舉確保汛期安全生産形勢穩定。
堅持早部署、早安排。召開全縣安全生産大會,印發《關於加強高溫汛期安全生産工作的通知》,安排部署高溫汛期安全生産各項工作。縣政府常務會每月聽取工作彙報,分析研判汛期安全生産風險,對重大隱患掛牌督辦。
強化風險防控。認真貫徹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幹部安全生産責任制規定》,縣委書記、縣長帶頭對地災防治、礦山、交通運輸、電力等重點行業領域開展汛期安全生産檢查督查。巫山縣從4月開始啟動“降事故、保平安”專項行動,全面加強隱患排查和風險管控,每月要求通報1次相關單位檢查執法情況,確保防洪、防雷、防大風、防觸電、防坍塌等工作措施到位。
健全監測預警機制。準確掌握水情及惡劣天氣情況,建立氣象部門與行業主管部門、鄉鎮及有關單位的協調聯動機制,通過短信等方式及時發佈重要氣象信息,解決安全提示“到鎮進村最後一公里”問題,確保調度指令暢通。
嚴格落實汛期應急值守和應急處置工作。實行各級主要負責人帶班、關鍵崗位24小時值班,發現重大險情及時報告、處置。要求安全生産應急救援隊伍根據實際,加強培訓和應急演練,做好應急物資和裝備儲備等各項準備工作,保證一旦發生事故,能夠迅速有效投入搶險救援工作。(蘇崇生 朱彥 康中明 伍林 陳守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