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好“人文”牌 讓詩與遠方交融
重慶日報  2018-05-22 10:50:58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85b359d288d1c6d57f21c

沙坪壩區磁器口古鎮,遊客被川劇表演吸引。通訊員 孫凱芳 攝 (本報資料圖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85b359d288d1c6d57fa1d

遊客在大足寶頂山石刻景區參觀。特約攝影 羅國家 (本報資料圖片)

  打好“人文”牌,保護好利用好人文寶貝,讓傳統文化“活”在當下。

  山水是重慶的“顏值”,人文是重慶的“氣質”。

  文化與旅遊,有著天然的親和力和強大的融合力。正所謂:文化是旅遊之魂,旅遊是文化之體。

  在重慶市旅遊發展大會上,市委市政府提出打好“人文”牌,要用足用好人文寶貝,保護歷史文脈,深度挖掘人文資源,把文化元素植入景區景點、融入城市街區、嵌入美麗鄉村。

  重慶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擁有世界文化遺産大足石刻、世界第一的“水下石刻碑林”白鶴梁等2.5萬餘處寶貴歷史文化遺跡,可供挖掘、提煉和表達的旅遊文化元素十分豐富。

  文旅融合為講好重慶故事提供生動載體

  有業界人士説“無文化不旅遊”。那麼,現代旅遊産業發展,為何需要文化和旅遊的融合?

  在市旅發委副主任秦定波看來,文旅融合至少有三個意義:一、大眾旅遊時代到來,市場需求呈現多元化、個性化、特色化趨勢,文化可以提升景區內涵,彰顯特色和個性,滿足遊客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二、文旅融合將催生新的表現文化的載體和方式,創造出更多新興業態;三、文旅融合將為講好重慶故事、分享重慶經驗等,提供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形式和載體。

  今年五一節,洪崖洞、磁器口之所以人氣火爆,就源於它們充分提煉和表達出了巴渝文化的特色,如吊腳樓、石板路、火鍋等元素。在國內,故宮博物院、頤和園、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等景區長盛不衰,也是很好的例證。

  在重慶市,立足全域化、全産業化,縱深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漸入佳境、蓄勢待發、方興未艾。

  比如合川區,“用文化講好合川故事,用旅遊串起‘人文珍珠’”已被該區視為旅遊發展的第一要義。

  今年,合川全面啟動釣魚城申遺和國家5A級景區創建工作,在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前提下,對標國家5A級景區,完善相應配套設施,加快實施消防系統工程、懸空臥佛保護工程等,啟動5A級景區信息化建設。同時,開展《基於全球視野下釣魚城遺址遺産價值的研究》等十大課題研究,從軍事學、歷史文化、現代價值等多方面、多角度、深層次研究釣魚城遺址,著力提升景區的觀賞性、體驗性,增強對中外遊客的吸引力。

  沙坪壩區是重慶市科教文化大區,該區文化委主任和區旅發委負責人李波表示,目前,該區全面啟動了“文化提質”計劃,正加快推進萬達文旅城、磁器口古鎮擴容工程等。其中,磁器口升級擴容,包括S1938創意産業園、沙磁巷、磁器口後街等項目,構建以沙磁文化産業園—紅岩烈士陵園—融匯溫泉城為主線的沙磁文化旅遊圈,建成後大磁器口景區將達4.5平方公里。

  渝中區計劃三年內實施“母城文化”資源開發利用、“重慶母城”品牌行銷等五大工程共40個項目,並研究恢復嘉陵江索道、朝天門纜車、兩江輪渡等山水穿梭、時空穿越景觀;研究增開朝天門至磁器口水上觀光巴士,提檔升級旅遊碼頭,加強沿岸母城文化、碼頭文化、山水景觀等要素植入。

  學會文化的旅遊表達強化産品體驗感

  文化與旅遊融合,是現代旅遊業發展的方向和未來。在市場實踐中,重慶市各區縣結合本地文化,也研發出了不少文創旅遊産品,但真正形成品牌影響力的並不多。

  “其難點就在於,文化的旅遊表達!”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旅遊資源專委會委員、重慶工商大學旅遊與國土資源學院副院長王寧表示,文化的旅遊表達,不是簡單的歷史羅列,需要引人入勝的載體,打造出具備可親近性、可觸摸性、可體驗性的産品。

  沙坪壩區對此進行了探索,推出“歌樂山烈士陵園—磁器口古鎮—融匯溫泉—歌樂山森林公園—歌樂山國際慢城—重慶大學城—C97文創園—抗戰名人舊居”旅遊線路,讓遊客從紅岩精神到天然氧吧,從田園生活到大學校園,體驗閒逸鄉村生活,感受濃厚文化氣息,盡享文化旅遊樂趣。

  奉節進行了有益探索,今年10月,由張藝謀團隊打造的大型山水實景演藝——《歸來三峽》將盛大啟幕。該項目以詩為主題,以山水為載體,以科技為手段,具備可體驗性、可親近性,極大豐富長江三峽旅遊産品供給,有望成為新的引爆點。

  除此之外,奉節正全力推進復建夔州古城、杜甫草堂,建設“三峽之巔”觀景平臺、中華第一詩詞碑林、艷滪風情小鎮等重點項目,改變傳統三峽旅遊模式,實現“水陸空”立體三峽遊。

  忠縣也瞄準文旅融合發展,推進巴文化、忠文化、電競文化等文化品牌,提升石寶寨、白公祠等旅遊品質,打造烽煙三國、忠州博物館等特色景區,引進長江三峽國際馬拉松、CMEG全國移動電子競技大賽等綠色賽事,從産品、服務、品質上推進文旅産業深度融合。

  以市場為導向全産業鏈構築遊客的“精神家園”

  在全域旅遊視野下,文化的旅遊表達,究竟怎麼做呢?

  “以市場為導向,全産業鏈發展是基本原則。”王寧表示,旅遊者夢想出遊地通常是其“精神家園”,這一“精神家園”在其選擇目的地時起決定作用。因而,文化資源的旅遊開發,首先要考慮其自身的文化影響力,塑造一種文化精神,在潛在遊客中形成強大的文化向心力,最終成為遊客的旅遊目的地。

  其二,形成一種文化生活的體驗方式。旅遊者選擇旅遊産品其實是在選擇一種生活方式,如上班族想尋找放鬆的地方,城市人想過鄉村生活等。因此,文化旅遊項目開發,需要發展自身文化特色,針對客源市場需求,給消費者不一樣的生活體驗。

  其三,給消費者一種文化符號的感受,讓遊客一看見就過目不忘,留下難忘的印象。

  秦定波表示,促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推動全域旅遊發展,還要堅持統籌規劃、突出特色、市場導向、部門協作原則。

  下一步,重慶市的重點是提升景區文化內涵,把文化元素植入景區景點、融入城市街區及休閒空間,講好文化故事,提升重慶曆史文化名城的世界影響力和吸引力。重點提升大足石刻、合川釣魚城等景區影響力,深度開發紅色旅遊資源,拓展功能,提升檔次,做大“紅岩聯線”旅遊品牌等。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旅遊景區,重點推動涪陵1898榨菜文化小鎮、彭水蚩尤九黎等特色旅遊項目建設;打造一批現代文化旅遊綜合體,引進世界一流文旅企業及文旅品牌,佈局開發一批以現代科技為支撐、以時尚消費為業態、以全國市場為目標的綜合性文旅産品,如萬達文旅城等;打造一批巴渝古民居風貌旅遊區,重點推動十八梯、安居古城等文旅項目建設與提檔升級等。

編輯: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