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騰訊與重慶有線聯手 打造市民“智慧生活”
重慶日報  2018-06-01 11:31:09

  今年3月,重慶有線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與騰訊簽訂合作協議,開啟“互聯網+智慧廣電”新征程,這是騰訊公司首次與有線電視行業合作,從“互聯網+”向“智慧+”轉型的新探索。重慶有線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有線)加快推進從純廣播電視傳輸企業向綜合信息服務産業轉型升級。

  5月30日,重慶日報記者在重慶廣電大廈“智造未來”新業務展廳看到,重慶有線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與騰訊公司已合作推出“智造·生活”“智造·行業”“智造·城市”三大板塊,産品和服務涉及智慧醫療、智慧社區、智慧交通等多個領域,商業化應用正全面鋪開,開啟重慶市民在家、在社區、在各行各業的“智慧生活”。

  看電視動動嘴 看病足不出戶

  重慶有線的工作人員展示了一款新産品,只見他拿起電視遙控器對著它説了一聲“歸去來”,電視螢幕上就開始播放這部電視劇了。

  “這是我們與騰訊公司聯手推出的一款寬頻視頻産品,終端中融入騰訊公司研發的語音識別系統,使硬體具備快速聽視覺及人機互動能力,通過語音就可實現視頻點播、播放控制、家電控制、信息查詢等多種功能,方便又快捷。”重慶有線副總工程師張勇介紹。

  “智慧生活”的神奇還體現在即使不出家門也可以看醫生。前不久,南岸區居民王女士的雙胞胎孩子常常一起感冒發燒,讓工作繁忙的她很頭痛。

  聽説匯雅智慧社區服務中心有“微醫通”遠程問診設備賣,她便買來一台。通過與手機APP(應用程式)關聯,她在線問診醫生,然後去藥房買藥,省去了跑醫院的煩惱。

  “這款設備是騰訊開發的。現在簽約在線醫生有一萬多名。一般小病都可以通過這款設備解決。如果病情嚴重,還可以在線預約全市範圍內三甲醫院醫生的號。”匯雅智慧社區服務中心營業廳經理劉莉説。

  騰訊雲媒體與運營商業務部總經理李鬱韜介紹,類似“微醫通”這種健康管理的智慧産品將逐漸增加。這些設備通過前端採集、記錄健康數據,後端配備數據處理中心“雲平臺”,整合每個家庭的健康電子檔案,並通過大數據分析方式給出用戶的健康建議或預防措施。

  如今,包括騰訊、阿裡巴巴等在內多家企業,正借助自身業務的特長,採集、整合醫療數據,開發出智慧化設備服務於民眾。

  明天社區有啥活動輕觸遙控器全知道

  週一至週四每天上午去社區服務中心唱唱歌、跳跳舞,晚上回家在電視上打開社區新聞便可以看到自己的表演;躺在沙發上看電視,還可以觀察小區周邊情況;明天社區有啥活動,要帶什麼物件,輕觸遙控器全知道;哪農産品熟了,哪土貨好吃又不貴,再點幾下電視遙控器,一切清楚;家裏漏水燃氣灶壞了,輕點手機,物業來幫忙……

  這不是虛擬生活,而是南岸區美堤雅城小區62歲居民張健的日常狀態。而即將到來的世界盃,聽説通過重慶有線可以看“4K”了,更是讓球迷老張興奮了一把。

  因為張健住的小區正是重慶有線打造的首個智慧社區——匯雅智慧社區,也是該公司與騰訊合作打造的“智造·生活”“智造·城市”內容的具體呈現。

  據了解,智慧社區服務中心依託重慶有線千萬級的用戶群體,打通了線上線下渠道,實現線上平臺電視、電腦、手機三屏合一,線下佈局實體店的模式,服務民眾在政務(幸福社區)、業務(有線電視)和商務(智慧生活)三大板塊。

  目前,全市南岸、九龍坡、榮昌、武隆、忠縣等7個區縣已建成有線智慧社區10個。今年,重慶有線將在全市範圍內佈局100個智慧社區、50個智慧小區。

  打通“互聯網+”最後一公里

  而今的“互聯網+”延伸到各行各業,開啟生産生活智慧化。

  互聯網+農業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重慶日報記者在重慶廣電大廈“智造未來”新業務展廳裏,通過電視螢幕,便看到萬州區一些田間地頭的農作物種植情況。

  “這是我們和騰訊合作,開發的一款大數據綜合服務項目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可以適時監控農産品從種植、存儲、加工、運輸的全産業鏈管理,農作物在生長中的每個環節都可以通過平臺控制。同時,監測人員根據監測的數據,通過設置相關參數、定期檢驗等,便可以讓作物自由生長,省時又省力。”張勇説。

  不僅種植過程“智慧化”,農産品銷售也便捷了。去年奉節縣安平鎮的果農潘籽清種了3畝地的臍橙,剛剛成熟就接到設置在奉節重慶有線電視服務中心的收購電話。

  “我們通過大數據監測到他家果子的品質不錯,所以,快成熟時就去進貨了,然後再在我們的‘智慧社區’電商平臺上銷售給市民。平臺上很多土特産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實現了農民賣農産品不難,市民購土特産品方便。”重慶寬視網絡技術開發公司行政總監楊必儉説。

  據統計,去年一年,重慶有線電視利用平臺銷售奉節臍橙近7000件。

  “選擇與重慶有線進行合作,就是看重他們的基層資源,可以將相關服務和産品延伸到鎮、鄉、村,打通‘互聯網+’最後一公里。”李鬱韜説。

編輯: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