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開州區鳳凰社區,社區居民正在進行乒乓球比賽。記者 鄭宇 攝
“好球……”6月8日,當重慶日報記者隨全民健身區縣行採訪團隊來到開州區時,一場競爭激烈的乒乓球賽正在開州區鳳凰社區上演。這是該社區一年一度的“鳳凰杯”乒乓球友誼賽,開州區乒協副主席朱紅國介紹,今年的比賽吸引了該區上百名乒乓球愛好者報名。
社區乒乓球賽為何會吸引這麼多愛好者參與?原來,這還與朱紅國發起的開州鳳凰乒乓球俱樂部有關,經過6年的發展,該俱樂部已從最初的3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180多名會員。
“和其他運動相比,乒乓球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但由於缺乏組織,以前我們社區的乒乓球愛好者基本上都是單打獨鬥。”朱紅國回憶,為改善這一現狀,2012年他與幾個乒乓球愛好者一起創建了開州鳳凰乒乓球俱樂部。
“由於喜歡打乒乓的人多,我們社區原有的兩張乒乓球臺根本無法滿足居民的需求。”朱紅國説,俱樂部成立不久就決定通過自籌資金的方式,為社區新建一個乒乓球場。
“有人出100元、有人出50元、還有乒乓球愛好者聽説要修球場,一次性拿出3萬元……”朱紅國回憶,通過政府的支持和社區居民自籌的資金,2012年9月,一塊嶄新的乒乓球場地出現在鳳凰社區,“鳳凰杯”乒乓球友誼賽也應運而生。
“鳳凰乒乓球俱樂部的成立和發展只是我區發展群眾體育組織,推進體育社會化的一個縮影。”開州區文化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為健全全民健身組織網絡,該區近年來先後成立了6個俱樂部和17個單項體育協會。在這些群眾體育社會組織的帶動下,開州深入挖掘區內體育資源,打造了包括‘鳳凰杯’乒乓球友誼賽在內的一大批群眾喜聞樂見的賽事,讓群眾真正動起來。
為進一步促進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開州區還通過政府投入和社會自籌相結合的方式修建了一批體育場館。截至2018年5月底,該區已建成功能完善的“一場一池一館”,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302個,建成鄉鎮健身廣場38個,建成命名登山健身步道13條,市級社區健身點17個,全區健身點近3000個,惠及群眾60萬餘人。
“未來兩年,我們不僅會完成環漢豐湖全馬賽道的建設,還將同時啟動小球館國家水上運動訓練基地項目的建設,從而讓開州能真正成為一座運動之城。”該負責人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