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信息安全産業龍頭企業——重慶恒芯天際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 通訊員 李文靜 攝
6月14日晨,家住合川區草街信息安全産業城小區的劉慧蘭早早為女兒做好了早餐。女兒早餐的營養在劉慧蘭看來是一件“大事”,早餐所需的食材都是她當天在小區配套的菜市場購買,從不馬虎。
女兒所就讀的合川巴蜀小學與劉慧蘭居住的小區僅僅一墻之隔。每天將女兒送到學校後,作為一名信息安全工程師的劉慧蘭便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38歲的劉慧蘭是一名“海歸”博士,從事量子通訊硬體研發已經8年。2016年,劉慧蘭受聘重慶恒芯天際科技有限公司,她落戶合川,開始了新的生活。這也恰恰與合川信息安全産業發展的腳步相吻合。
引資 瞄準尖端産業
最近這段時間,劉慧蘭很忙,作為公司的技術骨幹,她正和同事們一道在對一款保密通訊産品進行最後的定型。劉慧蘭告訴重慶日報記者,她們所研發的加密電路板體積和手機差不多,安裝了此款産品的通訊器材可以最大程度保護需要傳遞的信息。
也正是憑藉通信加密領域的技術優勢,恒芯天際入駐合川一年多來,在業界已經聲名鵲起,年總産值已超過50億元。事實上,這只是合川發展信息安全産業的一個縮影。
2016年,合川還牽頭組建了重慶信息安全産業研究院,發起成立了重慶信息安全産業技術創新聯盟,並與相關科研院所聯合籌建一系列信息安全技術研究孵化實驗室,著力建設信息安全的産業圈、創新圈和生態圈,全力推動信息安全産業鏈的一體化發展。
正因如此,合川吸引了一批信息安全企業落戶,重慶恒芯天際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留人 振興一座小城
劉慧蘭祖籍杭州,決定來重慶合川工作,她曾有過激烈的“思想鬥爭”。而這樣的“鬥爭”,在合川信息安全産業建設之初也是決策者們爭論的焦點。
要想發展千億級的産業集群,除了廠房、交通等硬體設施外,人才的引進才是核心。如何能把高素質人才從發達地區吸引到合川?
按照“高標準規劃、高水準建設、高品質配套”的原則,聚力打造産城景高度融合、功能配套完備的現代化信息安全産業城,這就是合川的答案。
2016年,合川在毗鄰兩江新區的草街新城規劃建設22平方公里的信息安全産業城。目前,已建成日供水3萬噸自來水廠,遠期擴建投用後將達到6萬噸/天。已建成35千伏變電站,2019年該變電站將升壓擴容為110千伏,另啟動了一座110千伏變電站前期工作,預計2020年建成投用。已建成日供氣30萬方供氣站,遠期規劃有燃氣儲氣站1座。已建成日處理能力2萬噸/天的污水處理廠1座,遠期規劃日處理能力6萬噸/天的污水處理廠1座。加油站、公廁、垃圾轉運站等配套市政設施正在同步推進。
除此之外,在信息安全産業城中,有170萬方生活基地,該基地集學校、醫院、酒店、寫字樓、康養設施、運動公園、主題風情商業街于一體,已建成商品房等37萬平方米。完成從幼兒園到高中全程優質教育佈局,其中,北師大實驗幼兒園、巴蜀小學已建成投用,巴蜀中學今年9月將建成開學。目前正在引入社會資本籌建二甲醫院和四星級酒店。
配齊了生活設施,更要有好的環境。信息安全産業城按照園區生態化思路完善生態景觀功能,建成佔地面積達300余畝的百歲溪生態濕地公園。開展沿江生態化改造,投資2000萬元,建成150畝嘉江路生態隔離帶,治理河道3.2公里。
完備的配套、優質的環境徹底打消了劉慧蘭顧慮。
截至目前,信息安全産業城建成區面積約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6500人,産業工人達2100人。
後勁 重視産業支撐
一個産業要有後勁,離不開持續的支撐。為此,合川按照“國家戰略、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原則,培育“政府支持、技術支撐、産業應用、教育培訓、運營管理、融資保障”六大體系為支撐的産業生態。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合川區規劃的信息安全産業城中,還有一個“大手筆”,即合川區信息安全産業基地項目。該項目是國家“十三五”重大科技項目,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江南研究所以及清華大學為技術支撐,以金怡濂、潘建偉、吳建平等院士組成的專家團隊作指導,建設通信技術産業總部、研發基地、實驗樓、交易展示區及生産基地等,在新的安全形勢下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工業軟體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信息安全技術和産品的研發和産業化。
“我相信,未來的合川信息安全産業城,將迎來更多的知名企業入駐。”劉慧蘭坦言:未來,國內頂級信息安全技術將匯聚於此,對於她來説挑戰與機遇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