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慶:六大行動提升市民營養水準
重慶日報  2018-07-04 13:58:34

  原標題:《重慶市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實施方案》出臺 六大行動提升市民營養水準

  重慶日報訊 (首席記者 李珩)日前,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重慶市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按照《方案》,重慶市將在未來12年裏,實施六大行動,分別為:生命早期1000天營養健康行動、學生營養改善行動、老年人群營養改善行動、臨床營養行動、貧困地區營養干預行動和吃動平衡行動。

  重慶市將通過六大行動,最終實現“建立貫穿生命全週期、健康全過程的國民營養健康新體系”。

  該《方案》與老百姓有啥密切關係?7月3日,重慶日報記者請市衛計委有關負責人等進行了解讀。

  孕期將享有營養指導

  “生命早期1000天,實際上是指從孕期開始就要實施營養監測和干預。”市衛計委有關負責人説,按照《方案》,重慶市將主動開展孕産婦營養監測和篩查,掌握全市孕産婦營養與健康狀況,為制定營養干預措施提供依據。

  由醫療機構和婦幼保健機構對孕前、孕産期和哺乳期婦女開展針對性營養指導,將營養諮詢、營養評價和膳食指導納入孕前、孕期保健內容,降低低出生體重兒和巨大兒出生率。

  “其實這是很有必要的。”重醫附一院産科醫生黃帥説,臨床上,營養“不合格”的孕婦越來越多,其中,妊娠糖尿病最為常見。

  同時,我市將持續開展嬰幼兒食品的安全風險監測和標準跟蹤評價,依法加強在售、在産嬰幼兒配方食品及輔助食品營養成分監測,提升嬰幼兒配方食品和輔助食品品質。

  超重、肥胖學生將被干預

  這些年,“小胖墩”越來越多,肥胖會帶來很多疾病。對此,《方案》提出將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行動。

  該行動將由市教委牽頭,開展針對學生“運動+營養”的體重管理和干預策略。對學生超重、肥胖、消瘦、生長遲緩等營養狀況,以及學生貧血情況和微量營養素缺乏情況進行監測與評價,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綜合干預措施。

  針對老年人群營養狀況,重慶市將依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通過健康體檢等多種方式,試點開展老年人群營養狀況監測。

  “我們還將建立滿足不同老年人群需求的營養改善措施,促進‘健康老齡化’。”該負責人稱,依託社區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等,為居家養老人群提供膳食指導和諮詢;推廣“健康老齡化”概念,對低體重高齡老人進行專項營養干預,逐步提高老年人群的整體健康水準。

  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將覆蓋全市貧困區縣

  臨床營養行動則將鼓勵具備條件的綜合醫療機構設立臨床營養診療科目,合理配備臨床營養專業人員,使臨床營養師和床位比例達到1:150。

  “這就意味著以後住院病人將能接受營養治療,尤其是提供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及癌症等慢性病的臨床營養干預。”該負責人解釋道。

  在貧困地區營養干預行動中,將因地制宜開展營養和膳食指導。“比如我們將通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定期為貧困家庭開展健康隨訪、健康諮詢、健康評估、家庭病床等服務。”該負責人説,並試點開展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掌握貧困地區人群營養健康狀況、食物消費模式、食物中主要營養成分和污染物情況,制定實施可行、有效的膳食營養指導方案。

  同時,加強貧困地區食源性疾病監測與防控,減少因食源性疾病導致的營養缺乏。到2020年,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將覆蓋全市貧困區縣的鄉鎮醫療衛生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到2025年,覆蓋面擴大到全市貧困區縣的村(社區)衛生室。

  完善適合重慶市居民疾病特點和環境特點的“運動處方庫”

  吃動平衡行動則與每個人有關,按照《方案》,重慶市將開展全民健康促進行動,通過“三減三健”(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適量運動、控煙限酒和心理健康等專項行動,創造健康支持性環境。

  鼓勵建立居民健康自我管理組織,對成人超重、肥胖者進行飲食和運動干預。

  為了讓大家能動起來,衛生計生部門將與體育部門配合,完善適合重慶市居民疾病特點和環境特點的“運動處方庫”。同時,監測糖尿病、肥胖、骨骼疾病等營養相關慢性病人群的營養狀況和運動行為,構建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營養運動健康管理模式。

  未來重慶市將實現以下目標

  到2020年

  降低重點人群貧血率。5歲以下兒童貧血率控制在12%以下;孕婦貧血率下降至15%以下;老年人群貧血率下降至10%以下;貧困地區人群貧血率控制在10%以下。

  孕婦葉酸缺乏率控制在5%以下;0-6個月嬰兒純母乳餵養率達到50%以上;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控制在7%以下。

  農村中小學生的生長遲緩率保持在5%以下,縮小城鄉學生身高差別;學生營養過剩趨勢減緩。

  提高住院病人營養篩查率和營養不良住院病人的營養治療比例。

  居民營養健康知識知曉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10%;中小學生營養健康知識知曉率有較大提高。

  三級醫療機構設立營養科,並配備至少2名臨床營養師。

  到2030年

  進一步降低重點人群貧血率。5歲以下兒童貧血率和孕婦貧血率控制在10%以下。

  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下降至5%以下;0-6個月嬰兒純母乳餵養率在2020年的基礎上提高10%。

  進一步縮小城鄉學生身高差別;學生肥胖率上升趨勢得到有效控制。

  進一步提高住院病人營養篩查率和營養不良住院病人的營養治療比例。

  全市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降低20%,居民超重、肥胖的增長速度明顯放緩。

  三級醫療機構臨床營養師和床位比例達到1:150。

編輯: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