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傳統風貌街區如何彰顯城市人文內涵
重慶日報  2018-07-23 14:56:44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8-07-23-0062_副本

 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效果圖。(渝中區歷史文化街區建設管委會供圖)

  波瀾壯闊的長江奔流東去,軌道交通6號線呼嘯而過,渝中半島盡顯山城特色……這是7月21日,重慶日報記者站在龍門浩歷史文化街區首開區觀景平臺上看到的景象。這個位於南濱路東水門長江大橋南側的傳統風貌街區已基本完工,將於今年9月正式開街。

  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磁器口歷史文化街區、龍門浩歷史文化街區等是我市重點保護的7條傳統風貌街區,這些正在建設或提檔升級的傳統風貌街區如何彰顯城市人文內涵?如何讓優秀歷史文化服務當代?在保護利用過程中又存在哪些問題?帶著這些問題,重慶日報記者日前進行了走訪。

  比特色

  看7條傳統風貌街區的韻味

  7月21日傍晚,重慶日報記者來到渝中區較場口城市陽臺。余暉下,城市陽台下面熱火朝天的建設現場正隨著夜晚的到來而逐漸歸於寧靜。

  由於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封閉施工,這處觀景陽臺被佔去了不少地方,以前開闊的視野範圍也有了些遮擋,不過仍能看到一些十八梯的圖文介紹及浮雕等。“雖然去年就封閉施工了,但還是有不少外地遊客慕名而來。”一位在附近出售手機配件的女攤主説。

  2010年6月20日,十八梯7000余戶居民就危舊房改造的投票結果揭曉,有96.1%的居民支持改造。在曾家岩書院創始人呂真拍攝的十八梯系列紀錄片中,展示了當時振奮人心的畫面——居民們熱淚盈眶,掌聲雷動。

  今年內,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將與龍門浩歷史文化街區首開區一樣開門迎客。而在2020年前,重慶7條重點傳統風貌街區將全部開街運營。

  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普利茲克建築獎首位中國籍得主王澍曾指出:“城市之魅力,不是來自於大樓有多高,馬路有多寬,而是來自於文化的獨特性。競爭力就來自於創造這種有差異性的文化的能力。”

  重慶重點保護的7條傳統風貌街區,有的廣為人知,有的知名度還不夠,但如何保持各自的特色也是這些街區共有的問題。“十八梯體現市井民俗,百業百態;金剛碑既是歷史上貨運驛道和水碼頭,又是抗戰期間眾多政府機構、學校和實業家、文學家、社會活動家的寓所;磁器口古鎮有著千年曆史,集古鎮、歷史文化街區、嘉陵江重要碼頭、商埠為一體。”文化學者何智亞表示,湖廣會館及東水門歷史文化街區、龍門浩歷史文化街區、豐盛歷史文化名鎮、木洞傳統風貌區也應具有獨特的人文內涵。

  看業態

  如何彰顯自身人文內涵

  重慶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高度還原74年前開館場景的中國西部科學院舊址陳列館、將24個兵工生産洞改造成8個主題博物館的重慶建川博物館,都是我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活化利用的典範,其重點都在彰顯自身的人文內涵。

  重慶日報記者在實地採訪中也感受到,這兩家博物館都充分尊重歷史,讓優秀的歷史活在當下、服務當代。而反觀我市在建或已經投入運營的7條重點傳統風貌街區,會發現其自身的人文內涵並沒有得到足夠彰顯、歷史底蘊體現不足。

  在磁器口古鎮一旁的磁童路上,大量的麻花店舖已經快將磁器口的千年底蘊“掩蓋”。重慶日報記者在攜程APP搜索“磁器口古鎮”,看到1萬餘條相關的介紹和評論,一位網友指出的古建築被過度消費等問題,獲得近300個點讚。

  事實上,街區業態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著該街區能否具有吸引力。重慶市文化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部分傳統風貌街區引入一些經營粗放、服務低端的産業,造成街區油煙氣過重,文化味不足,嚴重影響著街區健康發展。

  當然,並不意味著引進“高端”業態,街區就更具吸引力。

  南岸區文化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龍門浩歷史文化街區將打造成集藝術探索、創意體驗、休閒餐飲、美學生活、高端零售等為一體的歷史文化街區。在龍門浩歷史文化街區首開區的隨機採訪中,有市民表示:“龍門浩歷史文化街區以開埠文化為特色,遺存有不少民國時期的外國使領館建築,如何在業態上突出開埠文化這一特色還需要管理者和經營者共同營造。”

  重傳承

  傳統風貌街區要精心培育

  有專家表示,磁器口、十八梯、金剛碑等歷史片區都是重慶山水文化的典型代表,傳統風貌街區保護利用要重視挖掘其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社會文化價值等,還要注重真實性和完整性。

  “希望十八梯能保留民俗風情,留住我們的回憶。”年過六旬的市民蔣碧惠説。而文物保護志願者李傑彥則表示:“傳統風貌街區要體現原汁原味的重慶特色,讓外地遊客來過之後點讚。”

  沙坪壩區文化委主任李波介紹,磁器口古鎮正在調整升級古鎮核心區現有業態。“從整治黑車黑導等10個方面提升環境,對限制類業態‘只出不進’,對景區古樹、古橋、老吊腳樓等傳統風貌元素進行挖掘和展示,力爭創建國家5A級景區。”

  “重慶重點保護的7條傳統風貌街區都有著各自鮮明的定位,且交通便利,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何智亞説,幾處重點傳統風貌街區以後都有可能和洪崖洞一樣,成為外地遊客來渝“打卡”之地。

  “這些傳統風貌街區能不能得到市民的認可,能不能火起來,還需要時間來培育與打磨。同時,每條傳統風貌街區能不能成功,也需要管理方和運營者精心策劃運作,商家共同參與,更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何智亞坦言。

  記者手記>>>

  不僅吸引眼球 還要留住人心

  趙迎昭

  遊客在有限的時間裏,一般都會到最能體現這座城市地域特色的景點,十八梯傳統風貌街區緊鄰解放碑商圈,遊客集中,勢必也會成為遊客主要的“打卡”地。

  十八梯吸引遊客的地方在哪兒?可能是長有青苔的梯坎、可能是雜貨店老闆悠閒的神情、也可能是街坊鄰居的歡笑……它獨有的市井民俗文化足夠動人。

  十八梯傳統風貌街區在建設過程中保留了“七街六巷”的傳統街巷肌理,原有的堡坎、陡坡、天井等地形地貌也會得以保存。此外,還有48棟建築得到了保護修繕。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十八梯保持特色,吸引遊客眼球。

  我市其他的傳統風貌街區,在建設或提檔升級過程中也注重對文物或歷史建築進行修繕,但在這個過程中,原住居民的外遷導致文化空心化的問題也不可避免地出現。如何通過引進業態體現獨特的歷史文化,彰顯城市魅力,並得到遊客認可,這是擺在相關部門前的一個難題。

  有了自己獨有的特色,傳統風貌街區才更具生命力,也才更難被抄襲和複製。

 

編輯: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