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慶石柱龍海燕:為碧水青山奉獻青春
重慶日報  2018-07-26 17:40:03

  原標題:石柱縣水土保持管理站站長龍海燕 為碧水青山奉獻青春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8-07-26-0048_副本

龍海燕在橋頭鎮田畈村查看梨樹生長情況。      記者 栗園園 攝

  7月19日,頂著烈日,龍海燕再次來到重慶市石柱縣橋頭鎮田畈村洞塘組,查看梨樹生長情況,並向村幹部交代了近期的管護事項。看著一年多前的貧瘠土地已栽滿綠樹,並將打造成全縣“第一梨村”,龍海燕欣慰地笑了。

  今年45歲的龍海燕,是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水務局水土保持管理站站長。自1994年參加工作以來,她已在水利戰線上奮戰了24年,而這其中,有14個年頭是在做水土保持工作。

  從最開始接手的長江治理工程,到現在的龍河項目區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這14年裏,由龍海燕經手的水土保持項目共計20余個,涉及面積200多平方公里。

  學著與村民溝通

  在龍海燕眼裏,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主要針對兩種情況,已發生的和未發生的。已發生水土流失的就治,未發生的得防!

  在“治”這件工作上,難不倒龍海燕。可在水土治理過程中,不僅僅是制定治理規劃,還得有跟村民打交道的智慧。

  在農村,村民把土地視為“命根子”,但水土流失治理項目實施過程中修建水池、道路等基礎設施時,難免會佔用某些村民的地,這就要求治理人員要善於與村民溝通。可工科出身的龍海燕卻是“你讓我做事情我奈得何,但是讓我説,我是真説不出來”,但為了項目能順利實施,她開始學著跟村民溝通。

  “這裡進行整改後,就能搞産業了,到時候大家都有錢賺。”“把這裡整治起來,環境變美了,就能發展鄉村旅遊!”如今,龍海燕已能與村民熟練溝通。

  平均每年監管150個項目

  水土保持工作,“防”也極為關鍵。怎麼“防”呢?

  “主要還是靠監督檢查。”龍海燕説,為了防止生産建設項目對水土造成破壞,她和執法大隊的工作人員經常到各個生産建設項目上去檢查,看是否提前報送了水土保持方案並通過審批,以及在建設過程中是否嚴格按照報送的方案實施。而全縣每年平均需要監管的項目一般在150個左右。

  去年5月,龍海燕就在一次巡查中發現某工程未按規定開展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在要求施工方整改後,龍海燕對該項目進行了重點跟進,並將其作為每次巡查的重點。今年,龍海燕又發現該項目內的渣場、棄渣量與報送的方案不符,被她要求立即變更水土保持方案,並重新進行審批。

  此外,作為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區域,石柱縣每年開辦生産建設項目或者從事生産建設活動的負責人,都需繳納一定的水土保持補償費,用於水土流失的預防和治理。這筆費用的徵收,需要多部門配合才能順利推進。近年來,在龍海燕的努力下,這筆費用已做到應收盡收,併合理運用於水土流失治理中。

  還要繼續堅持

  從事水土保持工作14年來,由龍海燕經手的項目共計20余個,涉及面積200多平方公里。每個項目從規劃選點、立項批復再到正式動工、項目驗收,一般都要花上1年時間,期間的大小事她都親力親為,她常説自己工作的“主戰場”在農村。

  由於長期在戶外工作,風餐露宿,龍海燕的臉上如今已長出許多斑點,皮膚也粗糙了,可她絲毫不在乎。

  工作的辛苦,讓龍海燕也曾經多次想要放棄。但是,一想到手中的項目,她還是放不下。“幹了這麼多年的水土保持工作,我也越發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為了一江碧水、兩岸青山,我還要繼續堅持。”

編輯: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