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長江客輪“故事會”老專家講如何保護長江文物
重慶日報  2018-07-30 15:53:13

  原標題:長江客輪上開“故事會”老專家講如何保護長江文物

  7月29日晚8時,“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主題採訪團乘坐的長江客輪從重慶雲陽港緩緩駛出。在客輪四樓的會議廳裏,一場精彩的故事會也拉開了帷幕。重慶知名的兩位文物保護專家給參加活動的100多名記者講起了那些長江三峽文物保護背後的故事。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名譽館長王川平説,因為雲陽張飛廟原址在庫區淹沒線以下,必須搬遷加以保護,當時就有人建議,乾脆把張飛廟挪到新縣城這邊來,成為雲陽城的一大景點。“它本來就是在長江南岸的,怎麼能移到北岸去呢?”王川平堅決反對這一方案,因為“張飛廟不僅僅是雲陽縣的,更是全國的、世界的”。

  經過幾番激烈的爭論,最後才確定張飛廟搬遷的新址仍然在雲陽新縣城對面,仍然在長江的邊上,並盡可能保持原來的地理環境和人文風貌。王川平説,不僅是張飛廟按原貌保留下來,包括廟宇附近的那些題刻,都在新址上一一復建起來。

  説起對長江文物的保護,重慶涪陵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副館長黃德建也感慨良多:“對白鶴梁進行保護時,僅一個水下保護方案就來之不易。”

  黃德建説,從1993年起,國家開始組織數十位院士、專家來到涪陵,為保護白鶴梁出謀劃策。僅經過專家論證的保護方案就有四種:天津大學提出的“水下博物館”方案;長江水利委員會提出的水下淹沒、陸上複製方案;國務院三建委黃真理博士提出的岸邊複製方案;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葛修潤教授提出的“無壓容器”方案。

  經過專家的反復論證,國家文物局最終認可了第四種方案,即在白鶴樑上修建一座巨大的鋼筋混泥土容器,再將清水注入容器,使容器內外壓力平衡。同時從岸邊修建兩條帶參觀窗的水下通道,繞題刻一週。

  “目前看來,這個方案確實是最合理的。”黃德建説,如今人們才能有機會在水下40米深處,與千年曆史的“白鶴梁題刻”來一次親密的接觸。

  故事講起來輕鬆,背後卻蘊藏著無數文物保護工作者不盡的心血。湖南衛視記者魯超在“故事會”後感慨地説:“我們今天有幸能看到長江沿岸的這些文化遺存和珍貴文物,都是幾代文保專家用心保護下來的結果。”

編輯: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