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美麗江北碧水長流“顏值”常在
棟樑河經治理後,水變清了,兩岸變綠了 通訊員 王雪佼 曹檢 供圖
華龍網8月1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楊洛)今年以來,重慶江北區持續實施“碧水行動”,將2018年水污染防治重點工作目標任務進行分解,重點強化工業企業污染治理、次級河流長效監管、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轄區水環境品質得以切實改善。
今年以來,江北區持續實施“碧水行動”——統籌流域治理,全面落實“河長制”,大力度推進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保護——加大對重點排水企業監管力度,督促企業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轉,達標排放;加強飲用水水源地劃分和保護,確保水源地環境安全;開展好畜禽養殖規模化污染治理工作,促進水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全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城市中的綠洲”石門公園碧波盈盈 通訊員 王雪佼 曹檢 供圖
實施次級河流水環境治理
全域水環境品質提檔升級
“江北區在2017年4月28日下發了《重慶市江北區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各鎮(街)也制定了各自轄區範圍內的河長制工作方案,並按照方案要求,建立了河長組織體系。”區河長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江北區嚴格落實“河長制”,進一步加大了長江、嘉陵江、棟樑河等河流漂浮物清理工作,實現河面無大面積漂浮物,河岸無垃圾。
按照“執法清源、工程清河、生態建綠、長效固本”十六字方針,江北區大力實施次級河流水環境治理,開展了棟樑河、盤溪河等流域沿線的排污口排查和截流整治工作,完成雙溪河清淤工程,建成新華水庫引流管涵,加強了與渝北區、兩江新區及市級相關部門的協調溝通,聯合開展了溉瀾溪等流域的跨區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完善了次級河流巡河機制,建立了次級河流污染防治“1133”工作機制,將江北區主要次級河流全部納入定期監管範圍,並通過製作次級河流監督牌,將河段負責領導、監督內容、投訴電話明確標示,使次級河流監管成為全民行為,有效提升了次級河流監管水準。
同時,全面啟動“全域水環境品質提檔升級工程”,大力開展“兩江四岸”綜合整治,加快推進雙溪河、盤溪河、棟樑河等河流的深度治理工程,建設主城獨具魅力的內河生態走廊。全面完成盤溪河、肖家河、溉瀾溪黑臭水體整治,並建立長效機制,實現長治久清。
目前,棟樑河深度治理工程已完成一標段建設。今年內,盤溪河、雙溪河等深度治理項目將陸續開工。
環保監測站工作人員正在檢測長江流域唐家沱段水質情況 通訊員 王雪佼 曹檢 供圖
強化工業企業污水治理
開展化工污染專項整治
2017年,江北區重點工業企業污水排放達標率100%。
在大力推進工業企業“退城入園”的基礎上,江北區加強了工業污染源集中治理工作,在全市率先建成工業園區集中污水處理廠,並於2017年完成擴容,設計污水處理能力5000噸/天,對港城工業園區廢水實行集中收集處理,有效降低了廢水處理成本和超標排污風險。
開展長江經濟帶化工污染專項整治,鼓勵工業企業實施中水回用,提高工業企業水資源循環利用率。鞏固“十一小”取締成果,防止“十一小”企業死灰複燃。加大高能耗、重污染企業淘汰力度,依法關停不符合産業政策的工業企業或生産線。
同時,對轄區重點企業推廣“2+4”環保標準化管理模式:開展兩項基礎評級,實施企業環保標準化達標評估及環境信用評價,督促企業自覺履行環境保護法定義務和社會責任;推廣四項環保管理方法試點,即推廣清潔生産審核、環境污染責任保險、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污染治理設施第三方託管服務,從而逐步實現企業環境管理的信息化、精細化、高效化。
五寶鎮漁民正在清理河道 通訊員 王雪佼 曹檢 供圖
飲用水水源水質100%達標
人民群眾飲水安全有保障
為大力推進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確保全區人民群眾飲水安全,江北區依法整治城區集中飲用水水源地環境違法問題,同時,執法人員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宣傳,聽取群眾對保護飲用水環境的訴求和意見。
為確保水源地環境安全,江北區印發了《江北區飲用水源地保護區整治工作方案》,遷移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內躉船8艘,整合關停了東渝水廠、璉珠水廠、復盛水廠等5處取水源,全面取締保護區內排污口,劃定魚嘴自來水公司飲用水源保護區,開展全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規範化建設。
同時,對現有的5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全部劃定了保護區,完善了基礎數據庫,設置了保護區界線標識和警示標牌,並建立了政府和取水單位兩級飲用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定期開展水源地水質監測、水廠出水水質檢測、自來水用戶水龍頭出水抽檢,公開水質狀況信息,每年對水質及環境管理狀況進行全面評估,全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下一步,江北區將嚴格環境執法,進一步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健全制度體系,進一步提升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風險防範水準;全面加強全區地表水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確保全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常年保持100%。
石馬河街道工作人員正在巡視嘉陵江肥皂廠順水寺段河道 通訊員 王雪佼 曹檢 供圖
加大城鎮污水治理設施建設
提高污染水域環境應急能力
目前,港城園區污水處理廠二期及鐵山坪污水處理站一級A提標改造項目建成投用,唐家沱污水處理廠一級A提標改造工程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其加蓋除臭工程即將開工實施。全區24家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滲改造已完成,目前已經通過驗收21家。
同時,按照有關制度要求,區交委聯合相關部門加強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過程監管。按照市級要求,落實了防治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污染水域環境應急能力建設規劃相關工作,會同相關部門督促船舶垃圾收集上岸集中處理,推動船舶及碼頭污水排放達到環保要求。
今年上半年,全區多部門聯合開展非法餐飲船舶污染專項整治,解決了“壩壩漁船”這一頑症痼疾,中央電視臺等媒體進行了專題報道。
觀音橋街道市政監察大隊隊員正在清理河岸垃圾 通訊員 王雪佼 曹檢 供圖
建設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
統籌推進生活污水集中處理
江北區強化對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6%以上,鄉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2%,城市生活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80%以上。相關部門供水管網進行了更新改造,並逐年提高污水管網覆蓋率,公共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1%以內。對單體建築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築,江北區積極推動雨水回收或中水利用。
江北區建設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15座。其中,唐家沱以上區域污水依託唐家沱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唐家沱以下區域建成魚嘴果園污水處理廠和復盛污水處理廠兩座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鐵山坪森林公園建成2座污水處理站,五寶鎮農村區域建成人工濕地9座。
唐家橋污水處理廠改擴建項目已經完成主體工程,計劃今年內投入使用。投用後,江北區將新增污水處理能力6萬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