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地鐵中首次採用合成樹脂軌枕 ■這種軌枕強度更硬、壽命更長、重量更輕、維修更簡單、減震防噪效果更好
8月2日,在軌道環線朝天門長江大橋施工現場,技術工人正在進行最後一段軌道鋪設。記者 羅斌 攝
重慶日報訊 (記者 楊永芹)8月2日上午,朝天門長江大橋軌道交通環線施工現場,隨著施工人員將最後一根長25米的短軌鋪設成功,標誌著軌道交通環線朝天門長江大橋段實現短軌通。這也意味著朝天門長江大橋正式納入重慶軌道交通網絡,接下來將進入機電安裝階段。
朝天門長江大橋,為世界跨度最大的一座公軌兩用橋,是軌道交通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橋體上層為2009年已開通的公路橋,下層預留了軌道交通環線通行空間。
“上層公路橋已通車,這對下層環線軌道鋪設線形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場施工的中鐵二十五局相關人士稱,為減輕大橋荷載,使軌枕與梁體結構完全契合,重慶市城鄉建委牽頭市軌道集團等相關單位,經專家反復論證後,採用了比傳統軌枕強度更硬、重量更輕、維修更簡單的合成樹脂軌枕加工及安裝工藝。
“合成樹脂軌枕是國內首次運用於地鐵制式,其材料的製作以及施工工藝目前在國內暫無同類施工經驗可借鑒。”中鐵二十五局相關人士稱,合成樹脂軌枕密度只有混凝土軌枕1/3,壽命較混凝土軌枕長近一倍,減震防噪效果更好。
據介紹,傳統的軌枕通常採用混凝土軌枕和木質軌枕。木枕易腐蝕、斷裂,使用壽命短,維修養護困難。而混凝土軌枕荷載重,易受公路橋車流經過引起的震動影響而變形。
“由於大橋底部桁架已安裝好,鋪軌過程中只能調整合成樹脂軌枕尺寸,確保軌枕與梁體結構完美結合。”現場負責人表示,朝天門長江大橋環線軌枕鋪設,從前期調研到施工耗時半年時間,主要對不同溫度下的梁體溫度進行精度測量。“從鋪設的效果來看,誤差在3毫米以內,可謂實現了精確鋪設。”
據介紹,由於合成樹脂軌枕是新材料,有望在以後重慶市軌道交通線路中建設中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