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銅梁優化營商環境從“最先一公里”抓起
區農委相關工作人員在銅梁西河鎮興建村幫助專業合作社解決優質大米加工品質問題。通訊員 趙武強 攝
“根據督查了解,您所牽頭的7項工作進度滯後……請您高度重視,及時召集相關單位研究工作推進中存在的梗阻問題。”近段時間,重慶銅梁一名區領導收到了銅梁區幹部執行力建設辦公室發出的“提示單”;與此同時,這些工作所涉及的相關部門、鎮街也收到了工作催辦的“提示函”。
銅梁區幹部執行力辦公室一負責人説,優化營商環境是銅梁區現今的重點工作之一,但有些工作開展得並不順利。為此,銅梁區主要領導帶隊下基層進行了大調研大走訪,發現問題不僅僅在於基層“腸梗阻”,區級層面的政策不暢以及區領導幹部的慢作為、不作為甚至亂作為也是重要原因。
為此,銅梁區決定“最先”和“最後”“兩個一公里”一起抓,特別是抓好“最先一公里”,避免了“領導發號召、提要求,幹不好就是基層的問題”這一現象,銅梁區上下形成了崇尚實幹、身體力行、狠抓落實的新風。
通過調研,出實策做實事
營商環境打造涉及方方面面,是一個系統工程。如何從“最先一公里”入手解決其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銅梁的做法是,先通過調研,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制定出有效並具可操作性的政策。
今年初,銅梁區各級領導幹部帶著問題到部門、下基層、進企業,採取發放調查問卷、召開院壩會、組織座談會等形式,共收集意見建議2796條,解決群眾所急所盼問題2339個,形成調研成果80余個,轉化為政策文件35份。《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十條意見》《企業上市培育實施方案》《龍鄉人才政策十條》等一大批符合實際、能落地可操作的政策文件出臺,使銅梁區營商環境愈加完善。
銅梁區將“合法性、操作性、實效性”作為政策制定的第一準則,按照“寧可少點、但要好點,寧可短點、務求落地”等原則為文件瘦身,為執行者減負,堅持重大政策實施前必須召開群眾聽證會,從源頭上防止政策制定閉門造車、華而不實、難操作、不落地等問題。
人才引進是營商環境優越與否的一項重要評判標準。以往,銅梁一些部門也有各類人才引進的政策、辦法,但一方面文件數量多容易讓人糊塗,另一方面很多政策都是原則性的,沒有具體可操作辦法,這成為銅梁區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短板。
為此,銅梁區領導及相關部門通過到企業、高校等地座談走訪、協商對接,整合出臺了《龍鄉人才政策十條》。該條款不過短短三四百字,卻全是“幹貨”,言簡意賅,讓人一目了然。例如:“緊缺專業的‘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到銅挂職(見習)並正常工作的,按以下標準發放生活補貼:博士研究生2000元/月,碩士研究生1500元/月……”
上個月,銅梁高新區就引進了一名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博士彭娟,按照《龍鄉人才政策十條》,她可享受C類人才補助、優先配租人才公寓、租房補貼(1.5萬元/年)、購房補貼(8萬元)的待遇,同時享受“龍鄉人才金卡”服務,包括醫療隨到隨診、子女入學、配偶推薦就業、父母康養補貼(報銷全年花費的50%)、銅梁區公立文化設施、旅遊景點免費開放,行政服務“綠色通道”等。
依託這一政策,今年上半年,銅梁就引入高端人才19名,超過了去年全年的引才總量。
制訂任務清單,將區領導和基層幹部責任捆綁在一起
有了切實可行的好政策,關鍵在於如何將政策落實到每一個具體項目中去。銅梁採取了層層捆綁責任的做法,防止“層層落實責任”變成“層層推卸責任”。
今年三月以來,銅梁區根據重點工作任務,建立了發展、民生、安全穩定、環保、改革、黨建工作“六張清單”,細化503項重點任務,逐一指定牽頭區領導、責任單位和項目負責人,明確了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各級責任人按照清單的時間表、路線圖,以上率下,挂圖作戰、打表推進。
在考核上也實行捆綁,圍繞“六張清單”,對77個部門、28個鎮街量身定制“一戶一表”考核內容。考核問責從領導問起,使分管區領導與責任部門、鎮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防止“成績都是領導的,問題都是基層的,板子都打在基層身上”的現象發生。
此外,為使招商引資簽約項目更快更好落地,銅梁區還成立了書記、區長“雙組長”重點項目領導小組,建立重大項目推進微信群,區領導每天上群發聲、點評,跟進聽取反映、跟進抓好落實、跟進指導糾偏,督促推進重點工作,使銅梁招商項目簽約率、轉化率、落地率持續提升。
在此推動下,今年上半年,銅梁簽約項目59個,金額317億元,開工建設區級重點項目108個,完成投資91億元,中車導軌電車、天齊鋰業、傑爾科技等一批重點産業項目持續快速推進。
給區領導發“警告”,“慢作為”跑不脫
要抓好“最先一公里”,僅僅從形式上捆綁責任還不夠。為提高領導幹部執行力,防止不作為、慢作為甚至亂作為現象,銅梁區創新採取了給工作推進不力的牽頭區領導“亮牌”的做法。
銅梁區對重點任務進展情況實行黃、橙、紅“三色”亮牌管理,納入年度綜合目標考核,每半月通報一次任務推進情況,每季度開展一輪作風效能督查,對在督查中被點名批評者,予以黃牌警示(對分管領導發提示單、對相關部門鎮街發提示函);對在當月督查中排名靠後者,予以橙牌警示;對連續2次或1年內累計三次排名靠後者,出示紅牌,並對相關責任人追責,區領導整改不力的,由區委主要領導進行誡勉談話。
今年7月,銅梁區幹部執行力建設辦公室就發佈了最新一期的督查結果,其中多名區領導被點名,收到了任務推進滯後“提示單”,其中一名區級領導涉及項目最多,達到17項,不少事項屬於“慢作為”,全都在“提示單”上列示出來。重慶日報記者就在給其中一名區領導的“提示單”上看到,上面清晰地寫著“淮遠河風光帶建設項目、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建項目……滯後於進度安排……請在5個工作日內,將您督促推進工作的情況反饋至區委政府督查室、區委執行力建設辦公室,我們匯總後將向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報告”。
這種毫不留情面的做法,在銅梁區幹部群眾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用短期的‘陣痛’換來幹部執行力的持續提升、營商環境的長期改善,我們認為這對銅梁的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害。”銅梁區相關負責人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