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 各區縣基本建成教育城域網
重慶日報  2018-09-11 15:27:06

  信息化教學通過語言、文字、視頻信號和聲音等新穎獨特的方式,以及大數據的支撐,為廣大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也帶動了教育理念的變革。

  近年來,重慶市不斷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通過教育信息硬軟體建設,彌補了偏遠學校薄弱學科的師資不足,帶來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不僅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更引領著教育現代化發展。

  硬體

  教育“雲-管-端”讓偏遠村校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Hello,Mrs.Zhang。”“Hello,boys and girls。”“Hello,Mrs.Tan。”“Hello,friends。”9月10日,大足區實驗小學與大足區城南遠見愛心村小的學生們,通過教室裏的白板,共同上了一堂英語課《Do you like pears?》。

  兩間教室的白板同步顯示著兩間教室的授課情況:實驗小學的老師提問,城南遠見愛心村小的學生可隨時作答;城南遠見愛心村小的學生提問,實驗小學的老師可立即答覆。兩個課堂,兩個老師、兩個班級的學生,共享課件內容,共享課堂氛圍,共同參與課堂活動。老師可以相互取長補短,偏遠村校的學生也能享受優質教育資源。這就是一堂大足區普通的城鄉聯體課堂。

  “通過這樣的城鄉聯體課堂把城鎮學校和農村學校連成一體,使兩個課堂的教師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同步教學、同步互動,從而有效解決農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學科不配套的難題,確保農村學校開齊課、上好課。”大足區教委相關負責人稱,截至2017年底,大足區已打造特色村小、城鄉聯體學校127所,數字校園覆蓋率達62%。

  教育信息化是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手段。不僅僅大足區,近年來,重慶不斷加大投入,全市各區縣基本建成教育城域網,全市“寬頻網絡校校通”接入率達96.7%,中小學校多媒體教學設備配備率達98.9%,中小學專任教師基本實現筆記本電腦人手一台,全市教育“雲-管-端”架構初具雛形,偏遠山區小學也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

  變化

  “互聯網+”改變傳統的課堂形態

  教育信息化帶來的不僅僅是教學平臺的拓展,更是教育模式,即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換句話而言,“互聯網+”正在改變著傳統的課堂形態。

  “人與人之間最近的距離是什麼?心與心最近的距離是什麼?”9月7日,重慶市第二十九中學初三數學老師王真蘭在上課伊始便向學生拋出疑問,引出授課內容“最短的距離”。

  早在課前預習環節,王真蘭就已經將有關“最短的距離”的知識文本、PPT課件、教學微視頻等分享在“雲教學”平臺,讓學生提前預習掌握了所學內容的基本框架。在課堂上,王真蘭將線上與學生學習情況反饋,結合實體課堂的教學內容,從知識儲備、能力提升、綜合應用、歸納反思等4個環節引導學生全面掌握學科知識。

  如今,在江北區的不少中小學,“未來課堂”並不是一個陌生詞彙:學生動動手指,就能在平板上預習、復習、回答提問;老師翻翻頁面,就能編寫學案、推送微課、了解整體學情;家長查閱平臺,就能了解孩子的學習軌跡和綜合評價……據統計,江北區“未來課堂”個性化教與學實踐研究在20所中小學(校區)全面啟動,直接服務學生3萬餘人。

  不僅如此,重慶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等高校以智慧校園、MOOC等形式開展在線混合式教學;沙坪壩區樹人景瑞小學“e蘭智慧學習模式”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移動學習最佳項目;北碚區雙鳳橋小學利用VR技術,製作VR課堂實錄用於教研評估,打造遠程異地評估新體驗。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隨著“渝教雲”平臺的搭建與應用,廣大中小學師生將依託“渝教雲”平臺開通使用網絡學習空間,屆時全市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水準將實現大幅提升。

  未來

  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

  “教育信息化絕不是簡單的‘教育+科技’,不是片面追求高大上的裝備升級,而是真正以信息化為牽引,推進教育理念、教學模式、課程體系、教育評價的深刻變革,最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談起推動教育信息化的初衷時,重慶樹人景瑞小學校長李華這樣説道。

  “課堂上並不是多媒體用得越多越好。”重慶市教科院初教所所長康世剛説,考察一堂課的好壞、新穎與否,主要看有沒有先進的教育思想作指導,教學效果怎樣;要對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程度,以及學生智慧的培養等進行全面評價,而不能僅看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

  事實上,重慶廣大中小學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廣泛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著力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高教育品質。2016-2017學年,曬課約19萬堂,評選市級優課3871堂,入選國家級(教育部級)優課946堂。

  與此同時,重慶不斷深化在線教育資源應用。市教委相關負責人稱,“我市依託西南大學資源優勢,開發了小學一至三年級語文、數學、音樂3個學科799課時的數字教育資源,通過國家教育資源平臺率先免費傳送到教學點。”

  未來幾年,重慶將著力完成教育信息化基本條件建設、構建“渝教雲”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共建共享優質數字資源等九大任務,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與教育現代化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服務體系。

編輯: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