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位文學名家來重慶交流
重慶日報  2018-10-10 10:26:26

  在新時代背景下,廣大文藝工作者如何創作出群眾喜愛的文學作品?10月9日,為期5天的中國作家“重慶文學周”在重慶霧都賓館啟動,此次來渝的國內文學名家與重慶文學家共50余人進行了交流互動。

  本次“重慶文學周”由中國作家協會社會聯絡部主辦。“選擇在重慶舉辦此次文學周活動,不僅是因為重慶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更因為這裡作為巴渝文化的發祥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學傳統,市民的文化需求也非常大。”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魯敏表示。

  重慶市作協有關負責人表示,此番中國作家“重慶文學周”活動的開展,充分體現了中國作協對重慶文學工作長期的支持、信任、重視和肯定,希望借此次文學周的舉行,積極推動重慶文學發展。

  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此次文學週期間,包括東西等國內多位知名作家將走進精典書店、西南大學、涪陵長江師範學院等地,和廣大讀者進行近距離交流。

  “重慶文學周”活動啟動現場,多位作家針對如何寫好作品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魯迅文學獎得主、廣西作協主席東西表示,作為巴渝文化發祥地,重慶擁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這也為作家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但東西認為,素材並不會憑空而來,它需要創作者們走出象牙塔,深入生活、深入網絡,多和他人進行交流,了解時代的變化,“你不生活,就沒東西可寫”。

  在寧夏作協副主席、固原市作協主席馬金蓮看來,一部優秀的作品,離不開作者對細節的取捨。“如果把文學創作比作造房子,那麼細節就是這座房子的沙子、泥土、瓦片……它們是這座房屋不可或缺的部分。”

  新疆作協副主席、魯迅文學獎得主劉亮程則表示,文學創作者要學會讓自己慢下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文學創作似乎也需要加速,但這是完全不可取的。相比較于其他創作,文學創作的優勢就是慢,唯有慢工出細活,才能創作出有深度的作品。”

  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全委會委員、廣東省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阿菩表示,現在的文學創作者要創作出好的作品,還需適應閱讀方式和創作終端的改變。“隨著時代的發展,以筆記本電腦、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端閱讀已取代傳統的紙質閱讀,成為主流的閱讀方式。電腦寫作也逐漸取代了原來的手寫,成為主流寫作方式。這樣的變化不僅提高了讀者的閱讀體驗,也對創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阿菩建議,重慶的文學創作者在今後的創作中不僅要主動適應這種變化,還要根據這種變化改變自身的創作思路。(記者 黃琪奧)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