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名作家走進西南大學分享創作歷程
華龍網  2018-10-11 14:34:28

  原標題:知名作家走進西南大學分享:“我是這樣走上文學道路的”

  華龍網10月10日18時49分訊(記者 張義)10日上午,中國作家“重慶文學周”活動走進西南大學,東西、劉亮程、李浩、馬金蓮、阿菩五位作家分別向西南大學贈書,並與西南大學文學社團、校園作家、文學院師生一起,圍繞“青春與文學”議題展開交流互動。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a4648f89-4156-480b-a1fb-a07fff57cebe

  東西:文學夢想在大學開啟

  東西,1966年3月出生於廣西西北一個名叫谷裏的山村。他們那個年代的童年,不像現在的孩子有高清的電視和高科技的現代産品,他們多數時候的生活都與大自然有親密的接觸,東西説,這種與大自然的親近,鍛鍊了他作為寫作者的想像力。

  “以前不會覺得自己的家鄉不好,走進外面的學校,我才覺得自己的家鄉很落後。”在校園裏,東西看了許多現當代作家的作品後,被別人筆下描繪的家鄉迷醉。“那些作家把他們的家鄉描繪的那麼美,他們能寫,我想我也能寫。”於是,開始了他的寫作之路。

  “我感覺我也沒有資本在大學談戀愛,於是就常常窩在宿舍寫稿。”東西回憶,當時全國的大學校園裏都有一股濃厚的寫作氛圍,他也時常幻想能成為一名著名的作家。東西大方分享,“寫完文章後我四處投稿,好長一段時間沉浸在幻想作品很受歡迎的情景,不過最後等來的都是退稿通知。”

  劉亮程:年輕時遇到的故事引發後面的文章

  “這個青年每天抬頭就能看到過往的飛機,有一天突然腦門大開,心想這麼多飛機從天上過往,卻沒有人去做飛機的生意,於是又在房頂上打上了‘飛機配件門市部’的招牌,等待做飛機的生意。”劉亮程平靜的講述自了己從一個鄉農機管理站的管理員到下海經商開了一個農機配件門市部的故事。

  “文學是什麼,文學就是作家在生活中的朝上仰望。”劉亮程總結,文學讓地上的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變成了天上的事情。讓一個在農機站當著小差,有一個當站長的夢想卻不能實現的小職員,從塵土飛揚的街邊,看到了天上,知道了仰望。“我開農機配件門市部的時候二十多歲,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四十歲。這篇文章後,我感覺我把自己這20年來的碌碌無為和身邊同樣的人拯救出來了,覺得這樣平淡的的生活也有了意義。”劉亮程表示,他還將用文學來打發下半輩子的生活。

  李浩: 我經歷的很少,但我的閱歷很多

  “我沒有去過巴黎等城市,但是通過閱讀,對這些城市有了延伸。閱讀讓我們過上多重的生活,體驗此生沒有的經歷。”李浩則從大學生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談起,鼓勵同學們應該多閱讀。

  “閱讀可以讓人敏銳和充分的體味文字之妙,細節之妙,故事之妙。與寫作者一起思考故事往後如何發展,我和我的生活如何在好和更好中選擇。”李浩説,閱讀中,能讓讀者了解寫作者所喜所愛、所厭所憎,體會不一樣的人生,擁有不一樣的想法和觀念,能讓自己的生活中多一點審視,忐忑和搖擺。

  馬金蓮:迷茫時遇見文學

  馬金蓮的文學也開始在校園。“18年前我18歲,跟你們一樣在校園讀書。但是家人因為希望我早畢業早工作,減輕家庭負擔,選擇了一個包分配的師範學校。”馬金蓮回憶,進入這個學校後,她感到很迷茫,覺得無助。“有一次無意在學校的一個公告上看到一個文學徵集令,我就把我的困惑寫成了幾千字的文章。”

  “我糊裏糊塗的投稿過去,再過幾天發現這個公告換了,我得了一等獎。”得獎之後,馬金蓮突然成了學校的紅人,從此也開始在校園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但是,等到馬金蓮從學校畢業那年,已經沒有了工作分配,她不得不回家跟母親務農。“那個時候覺得自己離文學的距離特別遠,不過,我還是每天在堅持寫作。”馬金蓮説,每天忙完農活後,她便一個人在昏暗的煤油燈下寫稿。這一寫,又是十多年,寫出了小説集《父親的雪》《碎媳婦》《長河》《1987年的漿水和酸菜》《繡鴛鴦》《難腸》,還寫出了一個魯迅文學家獲得者。

  阿菩:我的青春都交給了網絡文學

  “我很喜歡跟東西老師一起參加活動,因為在網絡作家群中,我是‘老臘肉’,跟這群厲害的中年人在一起,我是年輕人。”阿菩説,跟這群前輩不同,他們寫的是自己的閱歷,而作為網絡作家,他寫的是自己的幻想。

  雖然是80後,但阿菩已經入行十多年了。“作為網絡文學的開荒者,可以説我的青春都獻給了網絡文學。”阿菩透露,自己雖然是中文系學生,但之前從來沒想過會從事寫作工作。剛一畢業就從事媒體記者工作,因為指導老師講網絡小説很火,讓他去研究。由於擔心直接去採訪那些創作大神不理睬,阿菩採用了自己先寫一部成為“圈內人”跟人拉近乎。“沒想到這一寫也是十幾年,寫著寫著就忘了自己的初衷。”

  不過,阿菩並不後悔當時的選擇,他説感激網絡,也慶倖自己成了網絡寫手。“這份職業相對自由,只要有電腦,只要我的十根手指還在,無論在哪,我都能有飯吃。”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