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從數據變化看脫貧攻堅新答卷
重慶日報  2018-10-18 15:19:22

網信辦要求【焦點圖】從數據變化看脫貧攻堅新答卷

黨的十九大以來,重慶市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圖為萬盛經開區黑山鎮鄉村公路。特約攝影 曹永龍

  10月16日,深秋,巫溪縣上磺鎮平溪村涼風乍起,吹得人縮緊了身子,裹緊了衣服。但62歲的殘疾老人何福發心裏卻是暖洋洋的,看著自家豬場的100來頭生豬一天比一天肥實,想著到了年關就能變成現錢,他打心眼裏高興。

  黨的十九大以來,重慶市吹響脫貧攻堅的“衝鋒號”,聚焦深度貧困,把脫貧品質放在首位,巴渝大地上演了一個個生動、鮮活、感人的脫貧故事。

  貧困人口從165.9萬人降至25.5萬人,貧困發生率從7.1%降至1.27%,兩者的減幅均達到80%以上。成績的背後,市委市政府、各級各部門、廣大貧困群眾,是如何書寫這份答卷的?

  完善頂層設計

  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攻堅中之堅,一年多前,黨中央為脫貧攻堅戰向深度貧困進軍發出“總動員令”。

  我市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強化責任擔當,夯實主題責任,完善頂層設計,全面充實扶貧力量:

  市委書記、市長擔任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雙組長”,4位市領導擔任副組長,成員單位增加至43個;

  市領導身先士卒、靠前指揮,常態化開展調研指導、督查巡查;

  市級各部門立足本職、主動作為,全力推動行業精準扶貧,全面助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貧困區縣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

  全市上下切實把責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我市實事求是調整脫貧摘帽指導計劃:到2017年底,開州、雲陽、巫山3個區縣脫貧摘帽,到2018年底,石柱、奉節2個縣脫貧摘帽;到2019年底,城口、彭水、酉陽、巫溪4個縣脫貧摘帽;確保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貧困村全部脫貧,貧困區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圍繞調整後的脫貧目標,我市打出政策組合拳,先後出臺《關於深化脫貧攻堅的意見》《重慶市精準脫貧攻堅戰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全面整合政策、資金、幹部等各類資源,健全財政、金融、社會等多渠道投入體系。黨的十九大以來,落實市級以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近200億元,統籌整合使用涉農資金303.7億元,籌集各類社會資金近100億元。選派駐村工作隊2915個、第一書記1688人、駐村工作隊員1.9萬人,落實結對幫扶幹部20余萬人,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

  今年8月,開州、雲陽、巫山如期實現高品質整體脫貧摘帽;一個月後,奉節召開決戰脫貧摘帽倒計時誓師大會,一場聚焦精準識別、住房保障等重點難點問題的衝刺決戰行動,就此展開。

  中央有要求,重慶有行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大扶貧格局,這是黨中央在提出精準扶貧理念後的又一重大理論創新。

  在我市,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共同組成了脫貧攻堅的“三駕馬車”。由於具有主體多元化、舉措豐富化等特點,社會扶貧越來越成為“三駕馬車”中最具潛力、最有活力的部分。

  今年7月,我市專門組織相關部門、區縣赴京對接定點幫扶我市的9家中央國家機關,成果豐碩——9家中央國家機關均發佈了極具含金量的下一步定點幫扶我市工作計劃。

  此外,市級幫扶集團、魯渝東西協作扶貧、區縣對口幫扶、愛心企業和個人等,構成了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社會扶貧網絡。

  前不久,黨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後,我市立即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關於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提出9個方面、48項政策舉措、288項具體任務,並逐一分解落實到53個牽頭部門、55個參與部門。

  “既有任務書,也有路線圖,還有時間表,對照抓落實,執行不打折扣,這是我們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前提。”市扶貧辦有關負責人説。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01c422884731d320f7711

村民在黔江區黒溪鎮攀峰農業公司辣椒種植基地分揀辣椒。特約攝影 楊敏(本組圖片均為重慶日報資料圖片)

  精準脫貧

  貴在“精”重在“準”

  目標既定,行動必隨。

  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市聚焦精準狠抓分類施策,持續深化“一村一策”“一戶一法”,分類推進交通、水利、文化、金融、科技、環境改善等行業精準扶貧行動。

  要致富,先修路。巍巍武陵山,綿延八百里,是長期以來渝東南區縣與外界交流的屏障。2016年,石柱縣石家鄉石龍村村民譚春雨利用搬遷的機會,在家門口開起了“春雨農莊”。然而,門前道路的不暢,讓她的農家樂始終顯得有些冷清,一年下來的年收入只有3萬元。去年,得益於扶貧項目,譚春雨門前的道路硬化了、拓寬了,3公里的道路直通黃水景區,於是她的農家樂很快便門庭若市。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遊客幾乎把她家的門都擠破了,“有時候,一天就有幾千塊營業額。”

  水是生命之源,生産之本,生態之基。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往往受制于吃水難、灌溉難,難以發展生産,改善生活。作為典型的“望水興嘆”地區,豐都縣三建鄉的許多農戶都曾為了吃水而操勞。過去兩年,三建鄉將興建水利設施作為了脫貧攻堅的重要項目來抓,利用項目資金新建微水池71口,整治渠堰21公里,新建了一個自來水廠,全鄉現有集中供水點15處,覆蓋群眾約5000人。如今,走進當地絕大多數農戶家裏,只要擰開龍頭,乾淨的自來水便汩汩流出。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基層黨組織是脫貧攻堅不可或缺的戰鬥堡壘,但我市大部分農村卻囿于集體經濟的薄弱而缺少了必要的凝聚力、戰鬥力。摸清情況後,市委市政府實施了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清零行動,向每個“空殼村”專項安排集體經濟發展啟動資金10萬元,並投入3.4億元開展農村小水電和光伏扶貧,穩步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精準扶貧,就是要扶到根上、扶到點上。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市啟動村民小組通達工程8300公里、通暢工程1.6萬公里;解決1750個貧困村生産生活用水問題;完成村級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範點建設188個;在貧困區縣建成國家農業特色科技園區7個;每年為每個貧困區縣新增建設用地600畝;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350個村;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5.13萬戶、農村改廁4.6萬戶。

  精準扶貧,就是要扶真貧、真扶貧。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市貫徹精準方略,帶動22萬餘貧困戶發展起了特色産業,幫助20.59萬人搬進了新房,針對貧困人口開發公益性崗位3.3萬個,實施貧困家庭大學生學費8000元以下據實報銷,並將符合條件的24.5萬貧困人口納入低保保障,實現了“五個一批”全覆蓋。

  精準扶貧,就是要深化改革,補齊短板。我市出臺農村“三變”改革試點意見,實施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改革項目937個,持股貧困戶3.1萬戶。建立金融精準扶貧主辦行制度,組織5家涉農或地方法人銀行對18個重點區縣劃片包乾,創建市級金融扶貧點127個。設立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金4.4億元,創新推出“扶貧貸”“貧困扶助貸”“再貸款+”等金融精準扶貧産品30多個。整合金融機構、結對幫扶人等力量,成立金融扶貧助貸員隊伍,今年新增扶貧小額信貸2萬餘戶8.76億元。整合小額意外、大病、農房等保險,創新推出“精準脫貧保”,實現貧困人口全覆蓋。

  一項項措施,匯聚起了脫貧攻堅的磅薄力量,推動我市貧困地區面貌日新月異,貧困群眾生産生活條件大為改善,貧困發生率直線下降。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01c422884731d320f8b12

巫溪縣徐家鎮安陽村,村民余治平與母親看著李子豐收滿心歡喜。記者 謝智強 攝

  聚焦深度貧困集中攻堅

  把脫貧品質放在首位

  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面上貧困雖已得到了較大緩解,但越往後需要啃的“硬骨頭”越多、越硬,容不得半點鬆懈。

  深度貧困地區是貧中之貧,堅中之堅。去年8月,我市參照國家確定深度貧困縣的標準,按照“三高一低三差三重”識別標準,從全市甄選出18個深度貧困鄉鎮,並明確目標:精準到人頭、統籌到區域,下足“繡花”功夫,集中力量全面破解深度貧困難題。

  深度發力,規劃先行。圍繞深度改善生産生活生態條件、深度調整産業結構、深度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深度落實各項扶貧惠民政策“四個深度”的要求,我市因地制宜編制18個深度貧困鄉鎮精準脫貧三年規劃,累計規劃項目2372個,預計投入162億元。目前,已啟動項目建設1514個,完成投資32億元。

  産業是脫貧的根本,沒有産業,脫貧就如同無源之水、空中樓閣,我市因地制宜在深度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産業,打好脫貧攻堅的“第一硬仗”。

  金秋,石柱縣中益鄉坪壩村貧困戶楊朝武的中蜂養殖基地裏,蜜蜂上下紛飛進進出出,這是他得以脫貧增收的保障。“我養蜂有30多年了,以前技術不過關,收益不明顯,今年通過培訓學到了分蜂、打掃、管理等關鍵技術知識,一個個難題迎刃而解,預計今年收入有5萬元左右。”楊朝武告訴重慶日報記者。

  在貧困地區,改善基礎設施仍然是第一需求。我市整合各方投入,著力解決深度貧困地區發展的“卡脖子”問題,使這些地區的基礎條件大為改善。

  奉節縣平安鄉位於該縣西北角,與雲陽、巫溪接界,曾是交通死角,也是當地最貧窮的鄉鎮之一。

  深度貧困攻堅戰打響後,平安鄉“借道”在巫溪縣古路鎮境內修通了一條15公里長的高速公路連接道,通過巫溪縣的羊橋壩高速下道口、奉溪高速與奉節縣城相連,將其到奉節縣城的時間縮短到一個半小時。而對內,則實施撤並村油化路116公里,入社泥結石路57公里,人行路 236公里,實現戶戶通人行便道,社社通泥結石道路。

  人心齊,泰山移,我市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昂起脫貧志氣。

  在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麻旺鎮龍壩村,張金銀是出了名的“懶漢”。懶到什麼程度:每天不到中午十二點不起床,起床後不是打牌,就是喝酒,要麼就閒逛,從不做家務,也不過問孩子的學習,老婆受不了跑了,再也沒回來過。

  鎮村幹部來了,一次次的勸説、開導,終於讓張金銀開了竅,他主動向縣扶貧辦申請了麻旺鴨養殖項目,養起了上千隻麻旺鴨,現在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家裏因此迎來了新生。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