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重慶日報記者從重慶兩江新區獲悉,中國北海國際仲裁院重慶庭審中心日前成立。
“仲裁已成為解決民商事糾紛的重要手段。北海國際仲裁院重慶庭審中心的成立,能夠為經濟樞紐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和風險防範體系。”北海國際仲裁院執行院長馬佔軍説。
據介紹,該庭審中心將大幅壓縮案件受理時間。相比于法院訴訟,仲裁機構必須在案件受理後的一個月內做出裁決,能為後續的申請執行贏得時間。
馬佔軍稱,這個優勢將在處理金融爭議時得到更全面的體現。“金融仲裁具有遵從當事人意思自治、一裁終局、專家斷案、程式靈活、費用經濟、信息保密和執行廣泛等特點,為有效解決金融糾紛提供了便利。因此,金融仲裁已逐步成為中國金融業解決糾紛的最主要途徑之一。”
此外,仲裁製度堅持不公開審理,裁決書不上網,因此能很好地保護爭議雙方的隱私和商業秘密,對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全國各地一直著力完善法治化營商環境。截至目前,兩江新區已經建立了涉自貿區投資貿易等商事案件專業化審理機制,同時成立了重慶兩江國際仲裁中心以及兩江新區知識産權法庭等機構。
下一步,兩江新區還將搭建自貿專業審理機構、審務中心,構建行政調解體系,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此前,還有包括中國重慶兩江國際仲裁中心、重慶合縱律師事務所、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西南分會、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西南分會等在內的多家法務機構已經在兩江新區佈局。(首席記者陳鈞 實習生 唐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