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重慶日報記者從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金融峰會(以下簡稱中新金融峰會)秘書處獲悉,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實施近3年,中新金融領域互聯互通提速,重慶“走出去、引進來”將獲得更多支持。
中新金融峰會秘書處負責人介紹,以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帶來的“允許重慶設立股權投資基金進行人民幣對外投資”政策為例,中國人民銀行支持蘇州、天津、重慶三地中新政府間合作的優勢政策,允許在重慶市內設立的股權投資基金以人民幣形式對境外開展投資業務,並進行投資收益及分紅等權益的管理。與蘇州和天津規定需投資于新加坡等東盟地區相比,重慶政策最主要的特點是更加靈活,不限制境外投資地域。
該項試點,拓展了重慶市對外投資的機構類型,減少了匯率風險和換匯手續成本,開闢了對外投資的綠色通道,有利於助推中西部地區企業“走出去”;同時,也有利於吸引全國資金到重慶設立人民幣股權投資基金,增強了重慶金融的聚集性和輻射性。
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截止目前,重慶已設立中新互聯互通股權投資基金,總規模約1000億元,以加大對金融服務、航空旅遊、交通物流、信息通信四大領域的投資引領作用。其中,擬形成基石基金200億元,募集社會資金約800億元,已在信息科技、城鎮化基建、教育、交通等領域實現投資77.6億元。此外,建銀國際、重慶獅岩毅鳴股權投資基金等專項服務於中新示範項目的市場化股權投資基金也已紛紛落戶重慶。
通過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我市還搭建了輔助企業“走出去、引進來”的平臺。由重慶市金融監管局和新加坡交易所規劃指導的重慶國際投融資路演中心於去年5月正式上線,該中心立足加強境內外金融市場信息交流,為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提供全週期金融服務,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據該中心負責人介紹,重慶國際投融資路演中心正按照“投融資路演+投行仲介服務”的發展路徑,在全球範圍內引入戰略投資者,目前已有包括新交所在內的20余家機構在中心上線服務,推動國際交易所與重慶本地金融市場頻密對接,跨境投融資生態圈正在逐步形成。
此外,中信銀行國際業務運營中心也已落戶重慶,歸集西南、西北16家分行業務,實現國際結算37億美元,年結算量將達200億美元,為投資“一帶一路”的相關企業,提供跨境綜合金融服務。(首席記者 陳鈞 實習生 唐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