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雲陽“背篼夫妻”用背篼“背”出好日子
重慶日報  2018-11-02 14:20:36

【焦點圖】雲陽“背篼夫妻”用背篼“背”出好日子

賀茂勝背紅薯回家。通訊員 丁齊 楊梅娜 攝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雲陽縣路陽鎮南海村曾經的貧困戶賀茂勝常説的一句話。為了擺脫貧困,賀茂勝夫婦從2014年開始種牧草、養牛。一年時間裏,他們用背篼搬運了3000多斤玉米、2萬多斤紅薯、20多萬斤牧草,背壞了9個背簍,硬是用勤勞的雙手和辛勤的汗水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被當地鄉親們稱為“背篼夫妻”。

  賀茂勝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6歲時,因突發眼疾又沒能得到及時治療落下了殘疾。長期以來只能守著一畝三分地過日子,勉強維持溫飽。可是,自娶妻生子後,一家人的吃穿用度讓家庭開銷越來越大。

  2013年,是賀茂勝家最艱難的一年。那一年,僅是家裏幾個孩子讀書的費用就需要2萬多,為此夫婦倆不得不起早貪黑地辛勤勞作。種糧食、喂土雞……能想到的掙錢方式,他們都去做。然而,一家人的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的,不可避免地成了貧困戶。

  屋漏偏逢連夜雨。當年一場大旱,讓賀茂勝家的秧苗全部幹死。之前的辛苦努力化為烏有,一家人陷入困境,每頓飯只能啃紅薯、土豆,生活捉襟見肘。有鄰居看到他家的情況,心中不忍,主動送來50斤大米,但賀茂盛卻拒絕了。“你送給我50斤米,我就只有這50斤,吃完了又該啷個辦呢?如果你能借我一塊田,我自己去種,那樣我就不止有50斤,還會有500斤,説不定還能有更多!”賀茂勝的一席話讓鄰居意外之餘,也對他的志氣感到欣賞,當即便答應了他。

  功夫不負有心人,到了收穫的季節,他們共收穫了大米3000多斤,一家人的吃穿總算有了著落。

  “雖然政府是按實際情況給我評的貧困戶,但我們兩口子好手好腳,必須想辦法儘快脫貧。”覺得當貧困戶不光彩的賀茂勝萌生了養殖肉牛脫貧的想法。

  2014年3月,在親朋好友幫助下,賀茂勝買了9頭母牛和5頭小牛,當地政府也幫他選址新建了養殖場。在離養殖場3公里遠的荒坡上,夫妻倆還開墾出了一大片地,種植了10畝牧草。由於交通不便,背篼成了唯一的運輸工具,不管是玉米、紅薯還是牧草,全都得靠人力一背篼一背篼地運送。從此,不管寒冬還是酷暑,村民們總能在往來的路上看到夫妻倆佝僂著身子負重前行的身影。

  一背篼草料少説也有七八十斤重,裝滿得有一百來斤,背的時間久了,肩上就會勒出很深的印痕。因常年累月地背,夫妻倆的肩頭都磨起了厚厚的繭子,看上去比一般人的肩頭高出不少。賀茂勝算了算,一年時間裏,他們用背篼共運送了3000多斤玉米、2萬多斤紅薯、20多萬斤牧草,背壞了9個背簍。

  背的東西太多太重,背篼磨損得也很快,閒暇之餘,妻子趙念英總會用布條將背篼容易壞的地方仔細纏了又纏,讓它更耐用一些。在賀茂勝的家裏,屋裏屋外都放滿了背篼,那些躺在屋旁的壞背篼,無言地訴説著夫妻倆多年辛勞的付出。

  靠著勤勞和汗水,2015年,賀茂勝一共賣出了10頭商品牛,收入8萬多元;2016年,賣出了13頭牛,收入達10多萬元;今年,他家的肉牛已發展到23頭,有西門塔爾、紅安克斯、夏洛萊等多個品種,目前已出欄14頭,盈利近8萬元。兩口子硬是靠著那股韌勁兒,讓日子越過越紅火。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