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黔江區瞄準靶向開良方,標本兼治求長效 強化整改做實做細巡察“後半篇文章”
“我們再也不用為吃水的事煩心了。”近日,重慶黔江區中塘鄉興泉社區居民吳秀英打開水龍頭,白花花的自來水噴涌而出。吳秀英邊淘米做飯邊説,多虧了黔江區委對前期巡察反饋問題的跟進督導,才讓這項惠民工程在短時間內落到實處。
去年8月中旬至10月中旬,黔江區委對中塘鄉等8個單位黨組織進行了政治巡察和脫貧攻堅專項巡察,發現中塘鄉存在“關注群眾訴求、解決民生問題不夠到位”等問題,興泉社區群眾安全飲水問題便是其中之一。上半年,區委對巡察反饋問題進行了跟進督導,中塘鄉黨委、政府以及相關單位對巡察反饋問題進行整改落實。目前,興泉社區群眾用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為杜絕“一巡了之”“雨過地皮濕”,做好巡察“後半篇文章”,黔江區深入被巡察單位督導開展對照檢查再反思、公開會診再對標,並引入職能主管部門“加盟”、強化整改驗收評估,使問題整改更有實效,巡察的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日益凸顯。
“巡察整改不是撥算盤,撥一撥動一動,不撥不動。”黔江區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雷曉風説,從被巡察單位問題整改方案制定到建立問題、任務、責任清單,再到對賬評估銷號和媒體通報,巡察機構堅持一項接著一項抓、一錘接著一錘敲,使問題整改一體推進、責任一壓到底。
“問題整改成效如何?被巡察黨組織説了不算,我們説了也不算,得經過層層檢驗和評估!”黔江區委巡察辦負責人介紹,就問題整改,區委巡察辦發揮著重要的“中樞”和“紐帶”傳動作用。今年已3批次走訪幹部群眾詢問是否感受到整改成果,請群眾擔任問題整改“考官”作評估發言,不僅杜絕了“文字整改”、“材料整改”等行為,還形成“事中+事後”“整體+局部”的督導體系。
“扶貧資金,只能用於基礎設施、産業扶貧、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等,堅決禁止挪作它用……”黔江區扶貧辦負責人説,我們作為扶貧職能主管部門,也認領了巡察整改督導任務。
原來,每輪巡察結束,黔江區都要將問題梳理,然後“派單”職能主管部門全程指導被巡察單位整改,使得問題整改更加徹底。巡察問題整改由“巡察辦+被巡察單位”的“1+1”升級為“1+1+N”的團隊作戰模式。目前,巡察反饋整改類問題線索共465個,由於區紀委、組織部、財政局、扶貧辦等10余個單位“加盟”,整改到位問題367個,完成率達78.9%。
“制度框架作用凸顯,整改效果更加持久。”雷曉風説,為切實做到巡察問題整改的標本兼治,黔江區堅持將個案整改向深入治理延伸、向制度建設延伸、向全面預防延伸。
今年1月,黔江區委出臺了《黔江區黨委(黨組)配合巡視巡察工作責任清單》,涵蓋被巡察黨組織在巡察前、巡察中需要配合的事項,更為問題整改提供了執行“藍本”。針對巡察、審計發現一些單位“管隊伍”“管資金”“管項目”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區委出臺《關於進一步嚴明紀律紅線及時解決工作中突出問題的通知》,列出“十個必須”正面清單和“十個嚴禁”負面清單,讓黨員幹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
據了解,自2017年換屆以來,黔江區通過巡察立案查處並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6件19人、組織處理11件23人,完善各項制度180余項,整改不規範資金1380萬元。(記者 王翔 通訊員 羅躍 白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