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慶醫養結合模式讓老有所依更有保障
重慶日報  2018-11-20 17:20:56

  原標題:四种醫養結合模式讓老有所依更有保障

  “快,段婆婆發病了,呼吸困難!”11月16日半夜兩點多,重慶市第二社會福利院內,醫生牟天華的電話響了,電話另一端傳來護工焦急的聲音,牟天華披上外套就往老人住處跑去。

  吸氧、噴沙丁胺醇……牟天華對80歲的段雲孜進行了搶救,老人終於緩了過來。

  搶救如此及時,因為醫院就在養老院內,兩者相距不過500米。

  養中有醫

  老人健康有了保障

  其實,這並非是老人第一次發病。段雲孜患有甲狀腺癌、哮喘、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發病十分頻繁。

  “當初選這裡除環境好外,就是因為福利院裏有頤康醫院。”段雲孜有3個孩子,最遠的在加拿大,近的也因為工作繁忙無法隨時在身邊照顧。因不想成為子女的拖累,3年前老伴去世後,段雲孜就到處找養老院,有醫療保障是她最看重的地方。

  住進福利院後,段雲孜成了牟天華的忠實“粉絲”,“我還有牟醫生微信,有什麼不舒服我就給他發信息。”

  “作為醫生,救死扶傷是我的職責,再説這些婆婆爺爺對我也很好。”牟天華説,一來二往他和老人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去年他去西南醫院進修半年,等他回來第二天,老人就掐著時間準時上門了。

  居家養老

  家庭醫生上門服務

  與段雲孜不同,11月19日上午,家住九龍坡區石橋鋪街道白鶴社區的馬榮清正等著他的家庭醫生上門。

  “來,張嘴,讓我看看你的喉嚨。”10點多,石橋鋪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李楊來了,她是老人的家庭醫生。這幾天,馬榮清總覺得嗓子有些難受。

  “喉嚨可能有點發炎,最近是不是受涼感冒了?”李楊邊問邊給老人測血壓。馬榮清患高血壓,定期測血壓是必須的事情,一點也馬虎不得。

  按照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協議,李楊一年會上門做4次隨訪,平時老人有啥不舒服也可以直接聯繫李楊。

  四种醫養結合模式

  提供基本醫療服務

  事實上,養老院內設醫院或家庭醫生上門服務,都是重慶推行的醫養結合服務。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621.76萬,佔常住人口總數的20.2%,這就意味著每5個重慶人中就有1個老年人。

  如何為老年人提供基本醫療服務?

  重慶市衛健委家庭發展處副處長李雲飛説,在傳統養老模式中,“看病的地方養不了老,養老的地方看不了病”。為改變這種現狀,重慶加大力度統籌醫療資源,推進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目前,重慶已形成“醫中有養、養中有醫、醫養協作、居家醫養”四種模式。一是醫中有養模式,全市開展醫養結合服務的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有77家,提供養老護理服務的綜合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22家,護理院(站)17家,康復醫院18家;二是養中有醫模式,全市舉辦或內設醫療機構的養老機構有54所,佔養老機構總數的3.86%;三是醫養協作模式,全市共建立醫養聯合體534對,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協議合作簽約率達81.6%;四是居家養老模式,重慶市居家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69.4%,有260萬老年人享有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