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龍坡: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有“妙招”
華龍網  2018-11-23 09:10:05

  華龍網11月23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張玉蘭)重慶九龍坡區陶家鎮,不僅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英雄輩出的城鎮,還是一座城鄉環境持續優化的美麗小鎮。在2014年成功創建成為該區首批“國家級衛生鎮”後,仍不斷加強城鄉清潔環境的改善工作,在規定動作不走樣的前提下,大膽探索、努力嘗試,突出抓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建立健全農村垃圾收運體系,打造村容整潔、生態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農村人居環境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老劉,你出門前把這些垃圾分下類。”11月21日上午,陶家鎮鑼鼓洞村居民劉啟富提著兩個垃圾桶坐在家門口,將塑膠瓶與其餘生活垃圾分開放置。隨後他再將裝有塑膠瓶的垃圾桶放在院內,再提著另一個裝有生活垃圾的桶來到公路邊,然後將桶內垃圾全部倒入一個240升的大型垃圾桶內。

  而這樣的垃圾處理模式,劉啟富一家已習以為常。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村民劉啟富在家門口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通訊員 周邦靜 攝

  購買社會服務:農村生活垃圾日清理

  “以往我們是將垃圾倒在附近的竹林裏或者垃圾坑裏,有的還埋入地裏,但一到夏天不僅臭熏熏的,還會引來很多蒼蠅,很不衛生。”自從去年該鎮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實施“戶分類、村收集、鎮運轉、區處理”的農村垃圾收運模式後,劉啟富及周邊居民的房子外墻上就挂起了一張印有“農村環境衛生門前三包責任牌”,包衛生、包整治、包綠化。此後大家再也不將生活垃圾亂堆亂扔,而是統一傾倒至附近的垃圾桶內。

  各村居聘請有保潔員,他們不僅要負責農村垃圾的清掃,還要將盛滿垃圾的垃圾桶統一運至公路上。半小時後,一輛壓縮垃圾車駛入村內,兩名工作人員再將垃圾全部清運至車內,再轉運到臨近的生活垃圾處理站統一處置。陶家鎮城管大隊隊長栗園園介紹,自2014年該鎮開展城鄉清潔工程始,一方面在村居建立垃圾房,另一方面與一家小公司合作,每週清運農村收運垃圾兩次。到2015年,農村生活垃圾日處理量僅3噸。

  為了進一步提升治理效果,去年陶家鎮在仔細摸排後,在各村居民聚居點配備120升垃圾桶136個,在村道路配備240升垃圾桶550個。同時,還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與一家專業保潔公司合作,在農村區域以壓縮車收運為主、三輪摩託收運為輔的模式進行生活垃圾的收運,實現了垃圾收運全域覆蓋。更重要的是,農村生活垃圾實行日産日銷,現如今平均每天處理農村生活垃圾量達13噸。

  引進專業力量:聘請9名城鄉環境協管員

  在解決農村生活垃圾清運的同時,去年該鎮城管科還為全鎮8個村、1個社區各配備一名城鄉環境協管員。日常生活中,他們就像“小蜜蜂”一樣,飛在村居的各個角落,挑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中還存在的不足與問題,並及時聯繫各村居保潔員或園區做好清掃工作。

  今年40多歲的劉鳳英是該鎮鑼鼓洞村的城鄉環境協管員,每天她都騎著踏板車在全村6個社來回穿梭,“5社公路上發現一堆廢舊的傢具,你們抓緊去清理下喲”“村辦公室斜對面有一堆渣土,先清理乾淨後,再找人看守,以防有人繼續來這裡倒”。一年來,劉鳳英查出農村垃圾治理問題50多起,每起均已得到解決;向村民宣傳環境衛生知識20多場次,入戶規勸上百人次。

  “從去年7月起,我鎮先是以文峰村試點,實施‘戶分類、村收集、鎮運轉、區處理’的農村垃圾收運模式。在取得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從去年9月起全面鋪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栗園園介紹,一年多來通過集中收運處置農村生活垃圾,切實解決了農村垃圾成堆“臟亂差”的現象,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提升。如今,全鎮8村1居已基本改變了“門裏清”的生活陋習,人人講衛生、家家比貢獻、村村爭先進已成為陶家鎮文明生活的新風尚。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