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慶保稅港區:貼心社會服務留住産業工人
重慶日報  2018-12-11 15:55:43

  原標題: 重慶保稅港區加工貿易興盛的另一張“王牌”—— 貼心社會服務留住産業工人

  前不久,重慶保稅港區公佈了1-10月經濟指標數據:規上工業産值同比增加20%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包括緯創、翊寶在內的多家智慧終端企業紛紛自建或定制廠房,固定資産投資和工業投資分別實現同比增長48.28%和1.69倍。

  加工貿易興盛,智慧終端製造企業決定“恒産恒業”,背後除了重慶在本地配套、通暢物流上下足功夫,重慶保稅港區還有另一張“王牌”:用貼心社會服務留住産業工人。

  EPA員工幫助計劃

  專門拯救各種不開心

  米黃色的墻體,可愛的裝飾畫,小巧玲瓏的物件……

  12月7日,智慧終端生産一線工人張鵬(化名)走進重慶保稅港區空港生活配套區立體接訪中心心理諮詢室,這裡溫馨的佈置,讓小張煩躁情緒消除了大半。

  小張入職不到1個月,剛滿20歲的他是個急性子,在工作上與同事發生了不愉快,被值班主管陳飛發現,陳飛第一時間聯繫了心理諮詢室的冉強老師,請他為小張提供輔導。

  與冉強交流後,小張的情緒完全平復,漲得通紅的臉,也漸漸變回本色。

  “這裡還有一些如何克服急躁情緒的書,可以借給你帶回寢室看看。”冉強説,他還把手機號碼給小張,當其遇到情緒方面的問題,可以隨時打電話。

  重慶保稅港區開發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鄭持軍介紹,重慶保稅港區空港生活配套區不但建立了心理諮詢室,還向世界500強企業學習,引進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員工幫助計劃,免費為有需求的員工提供一對一專項心理諮詢、情緒疏導、心理狀態評測等服務。

  這項服務開展6年多以來,舉辦心理輔導講座60余起,向員工提供心理諮詢服務800余人次,並利用緊急心理干預技術成功化解了近50起心理應急事故。

  小區“信箱”事事有回音

  件件有著落

  重慶保稅港區空港生活配套區名叫觀月小區,從外觀上看,這裡與住宅小區沒有區別,如果不説,沒人知道裏面住著3.7萬名智慧終端企業産業工人。

  這麼多人工作生活在社區,有效通暢的服務渠道顯得格外重要。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觀月小區設立了兩種形式的小區“信箱”:24小時語音熱線和公開電子郵箱,安排專人全天候值守,並主動走訪員工,收集、傾聽員工意見,盡力協調解決員工生産生活中的有關訴求。

  陳飛在重慶仁寶工廠剛投産時也是一線工人,他通過努力一步步從基層做到了行政主管。在觀月小區生活了5年多時間,陳飛認為,小區“信箱”不但解決了工人在居住中遇到的水、電、氣等瑣碎事情,還滿足了工人們提出的文化娛樂等需求。

  如2015年,有工人向“信箱”建議舉辦“小區員工運動會”,小區當年就以“運動健康·活力保稅港”為題,舉辦了趣味運動會,如今這個趣味運動會已舉辦三屆,參與員工年年爆滿。

  鄭持軍介紹,為豐富企業員工生活文化娛樂元素,觀月小區辦起了月報《基業長青》和空港之聲廣播電臺,每月還不定期舉辦各種大型文藝舞臺演出、社區公益活動和專項體育競賽,對員工的合理訴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産城融合發展

  讓員工獲得歸屬感

  有歸屬感,是觀月小區許多産業工人的心聲。

  王興安便是其中一位。他離開老家湖南,在旭碩工作10年,隨工廠從上海“轉戰”重慶,目前已確定將家安在這裡,他女兒也依據園區子女入學政策,就讀渝北中學。

  “不僅僅是解決夫妻房的問題,住在這裡就像住在城市,非常方便。”王興安説,生活在觀月小區,門口就有公交車站,附近不遠就有軌道線和大型商場,完全沒有“與世隔絕”的感覺。

  重慶保稅港區有關負責人介紹,空港生活配套區以“社會化、人性化、市場化、專業化、標準化、信息化”的理念,引進了銀行、通訊營業廳、藥房、生活便利超市等生活配套設施,還與渝北區密切合作,融入當地城市發展規劃。

  例如大型商業綜合體“中國摩”項目就落戶在空港生活配套區旁邊,該項目共350萬平方米,其中55萬平方米將打造集遊樂、購物于一體的360度全新娛樂天地。

  隨著“中國摩”的建設,空港生活配套區周邊正集聚越來越多的資源,巴蜀常春藤學校、嘉民重慶空港物流中心等一批項目紛紛落戶,讓産城融合再次提速。(首席記者 陳鈞 實習生 唐璨)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