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渝北:探索創新社會治理模式
重慶日報  2018-12-28 10:26:00

  原標題:營造高品質生活 兩江新區探索創新社會治理模式 

  《重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將於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並在23個街道進行首批試點。其中,兩江新區涉及兩個街道:人和街道、天宮殿街道。

  該區還上線了“重慶市河長制管理信息系統APP”,該APP可幫助河長們實現線下巡河、線上報告、線下清理的無縫銜接。

  鼓勵垃圾分類和黑水治理,都是兩江新區從全區層面,在社會治理方面做出的探索與嘗試。其轄區內不少街道,也都根據自身情況,摸索創新出不少新的社會治理模式。而以上這些,都只為了給居民營造更高品質的生活環境。

  鼓勵垃圾分類

  2020年將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在人和街道金科東方雅郡,小區不少垃圾袋上都貼了一個二維碼。

  這個二維碼專屬小區的某一個家庭。如果業主出門時將垃圾袋貼上自家二維碼,清潔工人在清理垃圾時就會掃碼為他的積分卡積分。業主憑卡裏的積分可到小區門口的垃圾分類服務站兌換食用油、洗衣液、調料包等禮品。

  借助這種機制,該小區居民參加生活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該小區相關負責人稱,目前,金科東方雅郡小區有1400余戶居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居民為1256戶,佔比達到85%。

  這是兩江新區推動垃圾分類的方式之一。據了解,今年初,根據重慶垃圾分類的相關要求,兩江新區制定出臺了《兩江新區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垃圾分類工作要做到先行先試。

  兩江新區方面表示,垃圾分類,需要長期堅持、循序漸進才能實現,同時也要注重管理和宣傳。為此,兩江新區在全力推進試點街道垃圾分類全覆蓋同時,還啟動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升級改造,讓垃圾分類做到全鏈條暢通。

  比如,兩江新區城管局特意打造了垃圾分類智慧管理平臺,由再生資源信息管理系統、用戶服務系統、報表展示系統和四大硬體設備(手持智慧終端、智慧回收箱、自助列印終端、禮品兌換機)組成,採取註冊建檔-貼碼分類投放-巡檢積分-線上線下同步兌換-數據統計分析-定向指導的運營流程。

  該平臺通過物聯網、互聯網融合技術,通過二維碼、GPS等技術手段,建立一戶一檔實名制,通過智慧技術手段實施垃圾分類投放品質及回收管理的數據收集和傳輸,實現垃圾投放的源頭可溯和分類行為的平臺管理,實現“線上與線下”同步作業,對正確投放行為採取積分獎勵,不正確投放行為進行源頭定向宣導,促進垃圾分類宣傳引導、積分激勵、全程監控的“一體化”管理,推動垃圾分類的公眾化、簡單化、智慧化融合。

  兩江新區方面還表示,預計到2019年底該區將完成鴛鴦等8個街道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50%,2020年底實現覆蓋率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著力環境治理

  轄區內黑臭水體已全面消除

  12月25日,在兩江新區人和街道天湖美鎮社區,一位河長正在巡視。定位、拍照、輸入詳細文字、添加照片……只用了幾分鐘,河長便將巡河時發現的問題通過APP上報到兩江新區河長辦公室。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則可以進行後臺處理,把情況反饋給相關部門進行整改。

  “我們巡河的路線、河段詳情、巡河時長都能顯示在APP上。”該河長介紹到。目前,兩江新區已上線了“重慶市河長制管理信息系統APP”,該APP可幫助河長們實現線下巡河、線上報告、線下清理的無縫銜接。

  此外,兩江新區還構建了智慧水庫運維體系。比如,在兩江新區百林水庫,相關部門投入了“小水星”“小海星”等水下機器人。“小水星”採用移動終端控制,能對水下生態環境進行監測,並將監測視頻實時上傳至物聯網雲平臺。“小海星”能實現混合充氧曝氣、水質監測和水質採樣等多種功能,既可實時控制,又可改善水質,還支持路徑規劃、自主巡航、自動採樣等功能。

  在兩江新區,共有17條河流23座水庫。該區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區、街道兩級《河長制工作方案》,並成立了河長辦公室,實現區、街道、社區三級河長全覆蓋。目前,轄區內所有河流與水庫均納入河長制框架下全面治理。

  此外,兩江新區不局限于“就水治水”,而是實行水環境流域綜合治理。據悉,該區已經啟動了中嘴河水環境治理,盤溪河、肖家河、跳墩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建設相關工作,加快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守護好一江碧水。目前,盤溪河、跳墩河、肖家河等三條河流共計約14公里河道的黑臭水體整治任務已全部完成。

  營造高品質生活

  街道多領域創新社會治理

  鼓勵垃圾分類和黑水治理,都是兩江新區從全區層面,在社會治理方面進行的探索與嘗試。而轄區不少街道,也都根據自身情況,摸索創新出更多新的社會治理模式。

  天宮殿街道創新了城管執法組織架構,建立了1個大隊、5個中隊、8個城管工作站的城管執法體系,將正式執法人員、協管員、志願者混編整合,扁平化管理,基本實現了城市管理綜合執法一體化、規範化、網格化,確保了執法隊伍響應快速、高效機動,切實履行了城市管理主體責任。

  翠雲街道則引入大數據、雲計算等互聯網技術,打造了社會治理(綜合執法)信息系統。據介紹,該系統運用大數據、雲計算、智慧感知等技術,整合現有綜治、信訪、司法、群工、數字城管、公安視頻等系統,建成全面覆蓋、動態跟蹤、聯通共享、功能齊全的信息平臺,實現了巡查、發現、治理工作“一體化”。截至11月17日,該系統已受理各類事項42033件,辦結41648件,辦結率達到99%。據了解,該案例在今年7月獲得“全國政法智慧化建設優秀創新案例獎”。

  大竹林街道則以“人”為中心,從居民需求出發,著力多項社會治理工作。比如,全力推進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工作,轄區單位參保率、養老保險參保率、職工醫保參保率均達到標準;出臺了《大竹林街道養老服務券使用管理規定》,加強街道養老服務中心運營管理;投資數千萬元對水竹苑、汪家橋農轉非安置小區進行了環境綜合整治,改善了小區環境,居民滿意度達95%。據了解,在第三方評價機構的人民幸福指數調查中,大竹林街道位列兩江新區街道第一。

  “社區治理是社會建設的細胞工程、基礎工程,無論是兩江新區的相關部門還是街道,在社會治理方面所做的工作,最終目的,都是為居民營造高品質生活。”兩江新區相關負責人如此表示。(記者 楊駿 實習生 唐璨)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