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由單一防護性治理向開發性治理轉變 梁平打造龍溪河流域生態經濟帶
重慶梁平打造龍溪河流域水生態文明、鄉村振興、旅遊産業三大示範帶。(梁宣供圖)
●在環境綜合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利用、河道防洪功能恢復等方面實現重點突破
●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生活方式,實現流域水環境治理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龍溪河生態經濟帶建設堅持産業生態化和生態産業化,實現綠色生態、特色效益農業和全域旅遊融合發展
1月12日,龍溪河治理提升工程在梁平區雙桂街道開工。龍溪河發源於梁平區,幹流總長238公里,流經墊江、長壽湖後匯入長江,流域面積3248平方公里,涉及人口約200萬人,經濟總量超過1000億元。
梁平區委負責人表示,龍溪河流域治理既關係到下游及長江生態安全,又事關梁平自身經濟社會發展。以龍溪河治理提升工程為契機,梁平區“治理”與“發展”共同發力,在龍溪河上游打造水生態文明示範帶、鄉村振興示範帶、旅遊産業示範帶,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實施“凈水、綠岸、河安”工程多領域實現重點突破
在梁平區境內,龍溪河長70.1公里,流域面積800平方公里,覆蓋梁平區中部坪壩片區的15個鎮鄉(街道),涉及人數48.6萬人,經濟總量佔全區2/3以上,是梁平人民賴以生存發展的“母親河”。
2017年,龍溪河流域被納入國家首批16個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流域)之一。梁平區會同長壽、墊江兩個區縣,配合編制《龍溪河流域生態修復與治理(試點)實施方案(2017-2025年)》。
近年來,梁平區加快推進龍溪河流域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工作,關閉小散亂污染企業、整治搬遷養殖場,完善流域污水管網全面截污,改進污水處理技術提升尾水水質,運用接觸氧化+人工濕地處理工藝實現自然凈化,水質穩定達到Ⅲ類,“蜿蜒龍溪河,兩岸金黃稻;遊子吟鄉愁,門前清水流”的美景重現。隨後,梁平成功創建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典型示範區、全國水生態文明示範區。
下一步,龍溪河流域將實施“凈水、綠岸、河安”工程,主要任務包括優化生態安全格局、加強城鄉環境污染治理、大力恢復生態防洪功能、培育生態産業體系、打造龍溪河生態城鎮發展示範帶和加強流域統籌協作和保障措施等,在環境綜合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利用、河道防洪功能恢復等方面實現重點突破。
統籌謀劃産城人水等重大經濟社會活動
去年9月,龍溪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PPP項目正式列入重慶市與三峽集團合作首批四個示範試點項目之一。龍溪河治理提升工程作為子項目,包括雨污管網建設、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污水處理廠尾水提升、生態修復、生態産業及産業基礎設施建設等。
1月12日,龍溪河治理提升工程先期開工,項目包括億聯到跨越雕塑管網建設工程、(工業園區)迎賓大道雨污管網及附屬市政工程2個子項目,項目建設地點位於梁平區雙桂街道迎賓路,具體起止為跨越雕塑到草堂段,全長5.4公里,主要建設內容為雨污管網分流工程及附屬人行道路建設及綠化工程等。
該工程實施後,能對梁平老城和新城銜接帶以及新城梁中片區、億聯片區的雨水和污水實現有效收集,改善雨污混合、管網缺失的現狀。
據了解,《重慶市龍溪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實施方案(2018-2020年)》統籌謀劃流域産城人水等重大經濟社會活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生活方式,實現流域水環境治理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並提供試點示範;主要任務包括合理配置水資源、抓好截污治污工程、構建合理空間佈局、調整優化産業結構和建立跨區域流域治理髮展模式等五項。
梁平區相關負責人稱,試點工作重點實施水資源節約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水生態修復工程三大類工程95個項目。
建設水生態文明、鄉村振興、旅遊産業三大示範帶
“既要突出全域治水·濕地潤城,注重創新系統治理,更要注重産業培育和可持續發展。”梁平區政府負責人稱,梁平龍溪河流域生態經濟帶將實現由單一防護性治理向開發性治理轉變,是以生態優先、鄉村振興、産業融合、佈局立體為重點,以龍溪河流域水生態文明示範帶、鄉村振興示範帶和旅遊産業示範帶為骨架的全域生態經濟體系,“抓好龍溪河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兩篇大文章。”
龍溪河生態經濟帶建設堅持産業生態化和生態産業化,實現綠色生態、特色效益農業和全域旅遊融合發展,以龍溪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PPP項目以及一批招商引資的農旅項目等為依託,重點推動龍溪河水環境治理、生態治理、效益農業和觀光旅遊,加大雲龍(蔭平)生態經濟核心示範區、河岸景觀工程、沿線鄉村基礎設施等項目的建設。
目前,重慶數谷農場建設項目正在開展公開招標工作,集綜合服務、生態觀光、農産品展銷、停車、加油等功能于一體的龍溪河超級服務區項目正進行施工圖設計和徵地拆遷前期準備工作,鄉村旅遊開放式景區卉錦天現代農旅項目正進場選址。(記者 彭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