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渝中:用好城市美學 彰顯“母城”魅力
重慶日報  2019-01-17 13:59:45

【渝中中文專題 城建渝中 左側圖文摘要】渝中:用好城市美學 彰顯“母城”魅力

石板坡長江大橋北橋頭

  一座城市要有與眾不同的形象和獨特的氣質魅力,必須注重“城市美學”在城市各領域中的應用,高品質高標準高水準推進城市管理工作。唯有如此,重慶這座山水城市的獨特魅力才能更好地彰顯出來。

  今年是渝中區城市精細化管理提升年。一直以來,渝中區對標對表市委、市政府對城市管理工作“精細化、智慧化、人性化”和“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的要求,以園林綠化提質行動為抓手,突出“城市美學”和精細管理,綜合實施增花添香、增色添景工程,打造四季花開、草水常綠、景致錯落、生態和諧的花園城市形象,讓“母城”顏值更高、氣質更佳,讓人民群眾在城市裏生活得更舒心、更美好。

  A 增色添景 精心雕琢城市之美

  初冬時節,徜徉在渝中街頭,依然到處鮮花爛漫、綠意滿眼。

  在解放碑商圈、國泰廣場、較場口轉盤等地,一個個由不同品類不同顏色的花卉和綠植組成的獨特景觀圖案,既充滿創意,又營造出色彩繽紛、精緻愜意的城市景觀環境,引得市民和遊客爭相在景觀前合影留念。

  蒼翠的羅漢松、優雅的南天竹、精緻的景觀石……在一些重要的節點路段,類似的街頭景觀小品隨處可見,行人和遊客時常停下腳步駐足觀看,細細品味。

  “來了來了!”在李子壩輕軌站觀景平臺,每隔幾分鐘,遊客們就會爆發出這樣的叫喊聲。聲音剛落,一排排的手機、相機又舉了起來。鏡頭對準的,有比心的、點讚的,還有專門設計出“輕軌穿瓶”、“口吞輕軌”等花式“打卡”動作的。

  作為外地遊客來渝的必看景點,李子壩輕軌站周邊的綠化美化直接關乎重慶城市形象。為此,渝中區城管部門專門針對輕軌沿線高切坡進行護坡美化,並結合實際地勢條件,栽植了油麻藤、三角梅、旱金蓮、木春菊等,大大提升了高邊坡的綠化景觀。

  因護坡斜度較大,泥土較少,部分地段無法栽植植物,渝中區城管局通過傳統綠化和垂直綠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覆綠,並採用鋼結構立體構架壘土技術,安裝綠化種植模組,取得了較好的美化裝飾效果。

  事實上,李子壩輕軌站高切坡的綠化美化,只是渝中區城管部門精心雕琢城市形象的一個生動剪影。今年以來,渝中區城管部門著重開展園林綠化品質提升,本著“自然生態、因地制宜、因勢造景”的原則,分批次、逐步對城區道路綠化、節點景觀、橋頭邊坡進行提升改造。

  在石板坡長江大橋、菜園壩大橋、嘉陵江渝澳大橋和東水門大橋橋頭,渝中區進行了整體景觀改造,因地制宜,將原有綠地改造成模紋花帶或花境,種植紫薇、北美海棠等開花小喬木,營造橋頭車行迎面綠化景觀視野效果,豐富橋頭景觀。在上清寺轉盤、中山四路、中山三路、牛滴路等道路、節點,城管部門佈置草花,栽植大花櫻草、雛菊、牽牛花、西洋杜鵑、幾內亞鳳仙等鮮花,形成色彩絢麗、線條明快、錯落有致的市街景觀;在嘉陵東村、嘉陵西村、石板坡等邊坡種植九重葛、油麻藤等植物。渝中區運用垂直栽植、噴灌、滴灌等新技術,打造具有立體層次的綠墻、花墻和邊坡景觀。

  “在提升景觀方面,我們注重凸顯重慶特有的山形地貌,梳理出嘉陵江大橋、黃花園大橋、牛滴路等橋頭邊坡、道路節點進行改造,因地制宜打造綠色路網,豐富花境,營造層次錯落的特色景觀。”渝中區城市管理局局長趙穎介紹。

  目前,渝中區已對3.3萬平方米綠地進行了提升造景,栽植紫薇、九重葛、北美海棠等開花喬木5000余株;市街擺放鮮花150余處,栽植金盞菊、花毛茛、西鵑、矮牽牛、木春菊等數十種草花100萬盆,充分發揮綠化功能,有效改善生態環境,在“增綠”的基礎上更“添景”,大大提升城市顏值。

【渝中中文專題 城建渝中 左側圖文摘要】渝中:用好城市美學 彰顯“母城”魅力

嘉陵江大橋橋頭

  B 提檔升級 彰顯“母城”氣質內涵

  一座宜居的城市,必然有獨特的美學特徵和審美價值。如此,城市的生命力才會更加鮮活,人與城市的關係才會更加親密。

  在城市管理中,如何尊重歷史文化,如何盡可能保留原汁原味的市井氣,如何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內涵?渝中區以留住“母城”記憶來謀篇佈局城市園林管理工作。

  渝中的老公園,幾乎個個都有文物保護單位,甚至有的本身就是文物保護單位。這些公園地理位置絕佳、歷史文化厚重,市民和遊客既可感受老重慶的慢生活,又可品味“母城”文氣。

  今年以來,渝中區城管局對公園改造提升中,以匠心挖掘保護“母城”文化,提升城市品質,正讓一個個歷史文化內涵豐富的老公園“活起來”,讓“母城”文化亮起來。

  從解放碑南行500米,坐落著建成近90年的重慶第一座市民公園——人民公園,整座公園是文保單位中央公園舊址。乾隆年間,“巴渝十二景”之首“金碧流香”説的就是人民公園所在地。及至近代,重慶官方、民間文化活動多在此舉行;郭沫若、老舍、曹禺等文化名人,到公園聚會,于長亭茶館喝茶聊天,尋找創作靈感。

  今年6月,人民公園完成了首次全面提檔升級,面積從9000余平方米擴大到13000平方米。在此期間,結合多方徵集的意見建議,渝中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人多次到公園“馬路辦公”,現場解決改造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如今,人民公園內辛亥革命紀念碑、消防紀念碑、九三學社成立紀念碑等已進行重點保護,中山亭、丹鳳亭得以復建,也打造了具備小型音樂會等集體活動的設施。

  同時完成提檔升級的還有枇杷山公園。枇杷山公園解放前為當時四川省政府主席王陵基的私人宅院,名為“王園”。解放後,重慶市委曾臨時在此辦公。

  通過改造,枇杷山公園恢復了紅星亭、紅樓、亭廊建築風格的歷史記憶,道路管網下地使園區空中視角更加清晰,新增庭園燈照亮了夜間休閒之路,水循環設施點綴公園功能靚點,園內植物配置更趨合理,四季花香。

  “在改造中,公園裏的大樹一棵不動,還特地把部分林下空間作了退讓,留給市民更多的活動空間。同時,採用防腐木替換花臺瓷磚,市民有了更多坐的地方。”枇杷山公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此外,公園還採用“修舊如舊”的方式對王陵基公館整體結構進行修繕,作為喚醒歷史記憶的恢復。未來,這裡將以文創、書畫展示交流的形式開放,把原來的故事“講給世人”。

【渝中中文專題 城建渝中 左側圖文摘要】渝中:用好城市美學 彰顯“母城”魅力

  C 民生為本 讓城市生活更加舒適美好

  “一座城市的管理水準,不僅關係著城市的外部形象,更關係著市民生活品質。”渝中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人一致認為,讓廣大市民生活更美好,才是“城市美學”運用的最終落腳點。

  家住華庭錦園、今年已經78歲的張大爺感嘆,現在出門就能見綠,多走幾步就是小公園,美好的環境帶來美化的心情,身體也變好了,“綠色多了讓人心情舒暢,心情一好身體也變得格外硬朗。”

  “以前市民來這裡種菜,一下雨,肥料就衝到河裏,很污染環境。如今由政府統一栽花,既環保又漂亮。”前不久,羅家院社區平安志願者在大溪溝街道嘉陵江邊巡邏時,忍不住為乾淨整潔的消落帶點讚。

  今年以來,渝中區重點對城區低效空地、消落帶灘塗、山體邊坡進行了梳理。目前,啟動了對鵝嶺山脊、枇杷山、虎頭岩山體等植被稀疏、色彩單一區域的生態修復,已完成了6萬平方米地塊的花種播撒。同時,渝中區城管局還完成了高九路海浪廠地塊、李子壩坡10號周邊地塊的蔬菜清理和場地平整,並進行了綠化補栽;完成了鵝嶺B地塊綠化植物的栽植,全區已摸排的空地和山體綠化工程已基本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渝中區城管局還結合區情實際,啟動實施了老鼓樓公園、巴將軍公園、小什字遊園、渝州賓館旁綠化帶改造、袁家崗立交景觀提升等15個公園遊園、道路節點的綠化景觀提升工程。

  如今,袁家崗遊園、虎頭岩車管所遊園、牛角沱輕軌站遊園、東水門橋頭綠地、石板坡國土滑坡覆綠等節點已完工,黃花園橋下游園、蔣家院子遊園、興隆街遊園、小什字遊園改造提升已啟動實施。

  虎頭岩車管所遊園、蔣家院子遊園、小什字遊園、牛角沱輕軌站遊園位於主幹道旁,既提升了幹道景觀,也為居民提供了休閒、休憩去處。袁家崗遊園、興隆街遊園臨近居民區,為市民提供了就近休息、交流、鍛鍊、夏日納涼及進行一些小型文化娛樂活動的休閒場所,受到市民一致好評。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渝中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渝中區將繼續在“精細、精緻、精品”方面下功夫,建設“山地綠化有特色、城市美感有層次”的“立體園林”;利用鮮花、景石、亭等豐富的中國園林元素,綜合運用美學設計手段,在重要道路節點進行景觀提升,形成一批能展現重慶“客廳”氣質形象的節點景觀,讓“母城”顏值更高、氣質更佳,為市民和遊客營造一個高品質、高品質的城市環境。

  預計到2019年,該區將新(改)建設城市公園、社區遊園等公共綠地24個,新改建面積逾9萬平方米,讓市民能夠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四季見花。

  盛志信 圖片由渝中區城市管理局提供

 

編輯:歐平淑